停課不停學?七成家長認為孩子功課變差了

台灣近幾個月疫情變化快速,部分中小學實施停課或遠距教學,不論是老師、家長、孩子都在一片疑惑中重新適應「停課不停學」的新常態。為了解家長在國小孩子居家學習時碰到的問題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保誠人壽特別於今年6月進行「疫情下兒童居家學習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七成的家長觀察到自己的孩子居家學習後課業表現變差,亦有超過六成的孩子曾向家長反映,希望可以快點回到學校。
根據調查結果,面對孩子停課不停學的新常態,家長最擔憂的前三項當中,有兩項就和3C產品使用有關,超過半數(50.6%)家長最擔心孩子用眼過度,其次則有43.9%擔心3C產品濫用,亦有43.5%的家長認為居家學習容易造成孩子不專心,難以分辨是在學習還是打電動。
讓家長壓力山大的除了緊盯孩子學習外,孩子在家時間變長造成生活型態轉變,包含孩子學習成了家長的責任(40.6%)、家長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37.3%)以及每日要負責孩子三餐(33.7%)等都是壓力來源。
至於孩子在居家學習期間的停課表現,有將近七成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學業表現變差,當中更有超過一成的孩子退步很多,僅有3.1%的家長認為孩子居家學習的表現有變好。
若進一步探討孩子在居家學習碰到的困難,有將近五成(49.6%)的孩子最在意無法和同學互動;其次則有43.5%的孩子覺得在家學習容易受家人干擾,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另有39.4%的孩子表示遠端授課常聽不清楚老師說甚麼;37.3%的孩子則反應,用來上課的螢幕太小看不清楚,顯示除了人際互動,包含學習環境以及設備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效果。
孩子想和同學實體互動,也有13.9%的孩子想和同學一起進行戶外運動;15.2%的孩子坦言在家上課很無聊,另有三成孩子覺得在學校的學習效果比較好。
面對後疫情時代帶來的生活與教育轉變,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曾文志指出,居家學習對於孩子和家長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戰,從本次調查可以發現,居家學習衍生出的議題涵蓋兒童健康、心理以及教育等面向。家長除了扮演陪伴的角色,也建議可以把握這次機會,帶領孩子一起重新適應與調整學習模式,進一步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契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