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只丹丹漢堡被盜?高雄老字號名店也變「印度人」 一票人見照片笑翻

高雄空軍飛訓部軍卡突轉彎撞死人 中士涉過失致死遭送辦

就是他!王大陸閃兵「御用替身」 15萬交保真面目首曝光

教育部「0-6歲國家養」影片犯眾怒 潘文忠道歉:第一時間指示下架檢討

潘文忠說,這次的事件,除了立即可做的檢討,他也向國人保證,將持續關注掌握社會溝通成為工作重要環節,讓各單位在製作媒體宣傳內容時,也替教育部的理念與價值把關。最後,他也再次為對於本次不當的廣告,表達深切的歉意。本報資料照片
潘文忠說,這次的事件,除了立即可做的檢討,他也向國人保證,將持續關注掌握社會溝通成為工作重要環節,讓各單位在製作媒體宣傳內容時,也替教育部的理念與價值把關。最後,他也再次為對於本次不當的廣告,表達深切的歉意。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0-6歲國家一起養」宣傳廣告片爭議延燒,教育部昨已緊急下架影片,今天教育部小編雅婷在臉書再次道歉,更坦言該劇情違背教育部社群、課綱中家庭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際關係的核心素養價值,絕對會虛心檢討改善。教育部長潘文忠稍早也在個人臉書向各界致歉,並承諾將持續關注掌握社會溝通成為工作重要環節,讓各單位在製作媒體宣傳內容時,也替教育部的理念與價值把關。

行政院近年力推「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教育部日前在YouTube頻道上架一支30秒廣告,劇情是一名育有2名子女的父親,拿錢給自己媽媽代收「公仔」包裹,卻被自己母親質疑都當爸爸了,還玩那些「尪仔」,最後這筆托款,也被母親擅自決定拿去買「更有用的東西」,最後買了嬰幼兒的玩具和圖書。

教育部昨將影片給下架,卻未能平息民眾怒火。教育部今天在臉書再次致歉,教育部表示,這支廣告在推廣政策時,提出了不合時宜且冒犯的情節。劇情中,一位家人帶有偏見,對「買公仔」這件事做出不當的評價,最後甚至擅自處置他人的財產,還為自己冒犯的行為感到優越。

不過,教育部透過各管道發布多篇道歉文,仍未能平息各界怒火。潘文忠今天也在臉書表示,這次的事件,在昨日暸解社會對於影片反應後,第一時間指示透過正式新聞稿向各界表達歉意,相關影片並進行下架處置,也與主管部門針對事件的檢討,再由社群編輯團隊統一對國人說明。

潘文忠說,組建社群團隊強化社會溝通,是他2019年回任以來的重點工作之一,也讓不同業務單位的成果,得以透過社群進入大眾的視野。

潘文忠說,這次的事件,除了立即可做的檢討,他也向國人保證,將持續關注掌握社會溝通成為工作重要環節,讓各單位在製作媒體宣傳內容時,也替教育部的理念與價值把關。最後,他也再次為對於本次不當的廣告,表達深切的歉意。

教育部的「0-6歲國家一起養」影片,引發不尊重動漫、模型的爭議。圖/取自吳崢粉專
教育部的「0-6歲國家一起養」影片,引發不尊重動漫、模型的爭議。圖/取自吳崢粉專

潘文忠 教育部 廣告

延伸閱讀

校園營養午餐不敢用「液蛋」 潘文忠:禁用不是最好方法

陸籍學位生有望納健保? 潘文忠首度表態支持:保障學生健康權

任期七年成最久教育部長 潘文忠自曝最喜歡「這稱呼」

減輕特教師負擔 教長:四年內增1600名專任助理員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部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手機集中管理 名嘴師吐槽:天真還是無知?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宣布,今(2025)年9月開學後,高中以下學生進入學校得要將手機集中管理…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