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採血不等於抽血?台師大調查曝4大疑點待釐清

校園防疫新制明起實施 接觸者打3劑免居隔可入班

校園防疫新制明起上路,有別於舊制3+4都以不到校為原則,10月13日起校園防疫將改為「有症狀不到校上課上班,無症狀配合指揮中心規定」。記者陳正興/攝影
校園防疫新制明起上路,有別於舊制3+4都以不到校為原則,10月13日起校園防疫將改為「有症狀不到校上課上班,無症狀配合指揮中心規定」。記者陳正興/攝影

有別於舊制3+4都以不到校為原則,明天開始校園防疫將改為「有症狀不到校上課上班,無症狀配合指揮中心規定」,也就是打滿三劑者,0+7的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可到校上班、上課,未打滿仍依規定3+4居隔不入班,但後四天自主防疫期間,兩日內快篩陰性結果可上班上課。

教育團體指出,國內本土疫情近來仍處於高原期,校園也爆發群聚感染,儘管明天再度放寬防疫制度,家長、學生也不見得願意入校;但也有教師團體認為,會來的就會來,敏感的也會有自己的處理方式,前一段時間也都走得滿順暢,應該還好,就觀察實施後有無特別狀況。

教育部上周三宣布,全國各級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於10月13日起,「自主防疫期間」原則為「有症狀不到校上課上班,無症狀配合指揮中心規定」,打滿三劑者0+7的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可到校上班、上課;未沒打滿三劑,就依照規定3+4三天居家隔離不上班不上課,後四天自主防疫期間,兩日內快篩陰性結果可上班上課。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校園總算能跟社會同步,他樂觀其成。不過他也提到,必須留意教學現場執行面,因為防疫規定變得更細緻,也代表老師班上會有不同狀況,比如有些打滿三劑,跟沒打滿三劑者將有不同作法。

侯俊良提到,新制宣布一周以來,未接獲相關反彈聲浪。他認為,以教學現場來講,會來的就會來,敏感的也會有自己的處理方式,老師如何針對未出席的學生補救教學,仍是必須關注的課題。但他也說,前一段時間也都走得滿順,應該就還好,就觀察實施後有無特別狀況。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新北市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則提到,近期師生確診比例明顯提升,主要是社區活動或是學校以外的活動,都照常舉行,確診率有明顯提升。

張信務也觀察,教育部上周宣布防疫新制後,校園接種新冠疫苗追加劑的比例也有增加;另一方面,學生若班上有同班同學確診,學校也會發放快篩讓學生返家使用,學生若有症狀也會額外發快篩,確實篩出比較多學生快篩陽,避免班上學生返校後感染。

不過張信務也認為,當學生同住家人確診,多數家長都還是會讓孩子請假在家,避免入校。明天起是對學校新的考驗,也要持續觀察,持續鼓勵家長帶孩子去打疫苗。

自主防疫 新冠疫苗 教育部 快篩

延伸閱讀

校園防疫新制明上路 新北各校快篩已補滿至100%

日夜溫差大 南市動保處啟動禽流感強化防疫

校園防疫接觸者打3劑免居隔可入班 教團憂「一班二制」陷亂

中小學「老老師」退不下來 教團籲修法:月退年齡降回50歲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國防藥學系招生人數12年增3倍 藥師:供需失衡非民眾之福

日前教育部允許國內三家學士後醫學系新增招生名額,引發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主持會議,協調衛福部與教育部,維持國內130...

醫師增名額爭議未止 29醫團聲明「反對招生黑箱灌水」

近期清華、中興、中山三校醫學系名額擴增爭議,已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制度邏輯是否被顛覆、政策承諾是否遭破壞的嚴重議題。...

遭控經歷涉假 台大副校長:爆料非事實、將採法律行動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被爆料,她聲稱研究獲得數個國際通訊標準認證,但經歷涉嫌誇大不實。廖今天透過律師提出聲明,指未有違...

葉丙成請假接受性平案調查滿一個月 教育部:調查進行中葉持續請假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臉書發文涉洩露學生性平案個資,民進黨立委要求將其送性平會調查,葉丙成後來請假一個月,教育部性別平等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