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餘震「至少還有4起規模6」 地震專家:中央山脈斷層要注意

MiLB/張育成遭觸身球MRI檢查 沒傷到骨頭但手肘仍腫脹

BTS全員入伍引熱議!南韓兵務廳長:未來不排除廢免役優惠

台大迎新文宣用台語「強調多元」挨批 學者:為德不卒

陸生來台就讀碩博士班正式分發榜單今天放榜,計有45校共錄取465名,較去年減少241名(去年51校錄取706名),招生率為31%,其中以台大錄取人數最多。本報資料照
陸生來台就讀碩博士班正式分發榜單今天放榜,計有45校共錄取465名,較去年減少241名(去年51校錄取706名),招生率為31%,其中以台大錄取人數最多。本報資料照

台大新生反應,今年學生會印製的迎新手冊內容只有英文與台語版。學生會長孫語謙回應,各部門段落仍使用華語說明,僅會長的話使用台語、英語,個人發言當然可表達自身立場,學生也可因為是台文而選擇不要看。台大教授評析,語言是溝通工具,學生會作為校內組織,文字使用應盡量讓新生都能讀懂;也有學者指出,若強調多元,應嘗試讓各族群文字並陳,刻意忽視某個特定語言,反而為德不卒。

台大新生於社群平台反應,稱今年台大學生會印製的迎新手冊內容只有英文版與台語版。學生會會長孫語謙表示,DM介紹各部門段落仍是使用華語,僅會長的話使用台語、英語表述,個人發言當然可表達自身立場,學生也可因為是台文而選擇不要看,但想告訴各界不是本土語言才有意識形態,使用華語也是。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表示,語言是溝通工具,旨在達成有效溝通,使用相當比例學生看不懂的文字則破壞了溝通的目的。再者,語言發展雖然都有其歷史脈絡,個人對歷史脈絡均可表達不同看法,但溝通是當下情境,必須盡量讓對方了解其意思。

左正東談到,若是台語社、台文社文宣就無妨,學生會作為校內組織應盡量服務群體,而非以特定意識形態工具,文字應盡量讓大家都看得懂。

文化大學廣告學系主任鈕則勳則分析,既然強調多語國家,華語甚至客語、原住民語等也應放入才能體現多元價值,如果刻意忽視特定語言或文字,有違多元原意也為德不卒。

鈕則勳談到,學生會甚至可以推出多語言版本文宣,若礙於版面無法將所有語言呈現,其實可將各種語言擷取段落均衡呈現,再透過QR Code連結看完整內容,方便有意詳讀的學生也讓受眾感到貼心。

一名台大資深教授則認為,台灣將華語視作官方語言,日據時期時不少台灣知識份子便嘗試學習華語普通話,代表並非台灣人不能接受,而是後續國民政府推行手段不佳、引人反感。又普通話是華人共同使用語言、不屬特定族群,當作官方語言確實較理想,譬如印尼將馬來話視為官方語言而非爪哇語,也是評估馬來語為馬來世界(馬來西亞、汶萊、印尼)通用語言。

該名教授也談到,任何語言都有發展權利,但不能以對抗某種語言或單純以人數多為振興基礎,否則只會造成社會分裂。目前部分振興台語的理念背後,多是抱持對抗華語的心態,建議母語若要提升其地位,應該台語、客語甚至原住民語一同提升。

教授建議,母語要從家中開始「復健」,從單純的對話進階到政治、文學等知識討論,才能產生保存效果,否則在學校裝模作樣效用不大。

台語 官方語言 華語

延伸閱讀

台文書寫新生DM惹議 台大學生會長:華語也有意識形態

台大迎新DM以台、英語書寫 學生會:會長有自己的價值

鼓勵客語認證 新竹縣府祭獎勵金最高5千元

嘉縣水上鄉長藍綠競選小物 藍助弱勢 綠刮起懷舊炫風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