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Live/中韓戰徐若熙對首名打者就飆K 一局上未讓對手得分

天降電纜國道1死5傷 奪命纜線怎麼掉的?苗栗檢警扣案調查

Live/中韓戰一局下林承飛敲大巨蛋歷史首安 可惜未能得分

提升環境教育 新北創客將廢棄物變展覽品

新北市教育局今舉辦創客系列活動,以永續、多元、數位新北創客展為主題,即日起至6月2日於新北市府大廳實體展出。記者李定宇/攝影
新北市教育局今舉辦創客系列活動,以永續、多元、數位新北創客展為主題,即日起至6月2日於新北市府大廳實體展出。記者李定宇/攝影

為提升守護陸域及海洋觀念,新北市教育局今舉辦創客系列活動,以永續、多元、數位新北創客展為主題,即日起至6月2日於新北市府大廳實體展出,今並辦理虛實整合開幕儀式,由新北高中二年級學生擔任小主播揭幕介紹創客季活動,展示主題展特色作品。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為打造新北自造城,從2014年就率先推動創客教育,並成立11所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累計超過50所創客社群及82所創客社團學校,辦理師生營隊達8千場次,青年局自造者空間暨工具圖書館開放進駐團隊使用約達6千人次。新北市透過創客教育發掘學生對創客興趣,更支持青年團隊創業,持續推動從創客到產業實踐的理念。

此次創客季結合聯合國永續環境,主題展3特色為永續、多元及數位。在永續特色秉持永續城鄉、保育海洋及保育陸域生態3理念規劃打造展場,使用校園在地特色廢棄物以減碳設計具創客特色作品,例如瑞芳國小使用鄰近海邊的塑膠廢棄物做出代表在地文化特色的塑食大餐作品。

在多元特色上,現場作品也符應多元夥伴關係,首邀國際ASF藝術平台發起人瑞士藝術家Roy Hofer、及日本藝術家坂下彰與學校進行跨國連線創作。例如武林國小結合回收寶特瓶做成的水循環裝置、使用回收餐盒製作的種樹及鶯歌國中應用回收媒材工具製作的陶藝作品桌遊。

數位特色部分符應優質教育,因應疫情推出線上創客營。在5至7月有「小漾Maker號偏鄉巡迴」,將故宮文物及創客教學推廣到15所偏鄉學校,讓學生在線上體驗動手做創客。6月還有46梯次的「家庭創客日」,共550組親子名額,7月則辦理暑期9梯次的「SDGs科技教育永續經營培育營」,鼓勵學生勇於將想法透過動手加以實踐。

教育局表示,後續將此次實體展轉化成360度虛擬實境,在6月1日於線上展出,同步提供線上學習單,讓民眾隨時隨地欣賞作品並動手體驗。

新北創客漾官網:https://maker.ntpc.edu.tw/

中和國中與產業合作,將寬庭美學股份有限公司捐贈製作寢飾的餘布與歷年主題展掛旗,化腐朽為神奇製成文青環保袋。記者李定宇/攝影
中和國中與產業合作,將寬庭美學股份有限公司捐贈製作寢飾的餘布與歷年主題展掛旗,化腐朽為神奇製成文青環保袋。記者李定宇/攝影
新北市教育局今舉辦創客系列活動,以永續、多元、數位新北創客展為主題,即日起至6月2日於新北市府大廳實體展出。記者李定宇/攝影
新北市教育局今舉辦創客系列活動,以永續、多元、數位新北創客展為主題,即日起至6月2日於新北市府大廳實體展出。記者李定宇/攝影

偏鄉學校 教育局

延伸閱讀

三劑免居隔沒意義 侯友宜:重點是非必要不出門

新北四部曲 助企業數位轉型

新北市府推「企業防災合作備忘錄」 有130家企業參與

雙北遭質疑太早放手 侯友宜舉一例:中央別再拖啦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亞洲技能競賽 台灣隊總冠軍

第二屆「二○二三亞洲技能競賽」前天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落幕。台灣技能小將勇奪十二金、六銀、四銅、三優勝,總計廿五面...

教團批總統參選人 教育政策只會撒幣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召開記者會,公布九月行文藍綠白三陣營總統參選人對於教育議題的回應。全教總表示,三...

開放印度移工引熱議 學者:10萬移工不如1萬留學生

近期印度移工議題引發討論,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認為,印度人口多、留學生多,台灣正好有能量可舒緩印度大專教育供給失...

廖志坤基金會 發105萬助學創新高

財團法人廖志坤文教基金會27年來協助清寒弱勢不間斷,幫助苗栗縣中港溪(頭份市、三灣及南庄鄉)學子,前天在頭份市建國國中舉...

首屆新課綱分發入學生 高分群偏少

新課綱的第一屆學生已於去年九月上大學,今年暑期升大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統計與分析校內不同入學管道的學生成績表現,首屆新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