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觀光產業紓困振興3方案細節出爐 力拚6月上路

金門一家4兒未受國民教育 監院糾正金門縣府、教育部

監察院。報系資料照
監察院。報系資料照

金門縣發生一家4名子女長期未入學受國民教育,其中長子長達11年,是全台唯一新生逾10年未入學案例,監察院認定金門縣府及教育部未依法積極處理,11日通過糾正教育部及金門縣政府。

監察院表示,監察院於11月11日通過葉大華、王榮璋委員提案,金門縣一家4名兒少累積長達11年未入學受國民教育,行政機關未依兒少權法、強迫入學條例及兒童權利公約(CRC)兒童最佳利益原則積極妥處,家長涉有教育忽視與濫用親權,致損害四名兒少受教權及發展權利,監察院通過糾正教育部及金門縣政府;另就長期未入學及中離中輟兒少逾齡結案之後續追蹤及輔導配套不足、強迫入學條例裁罰效力未合時宜,及案家實驗教育計畫如何落實等事項,促請教育部督同所屬積極檢討改進。

監委葉大華及王榮璋指出,據教育部清查近10年全國中小學長期拒學學生人數,總計54人,其中各縣市國小階段自始輟學或復學後中輟累積長達3至5年人數有17人,累積長達5年以上人數有37人。本案則為全國新生未入學長達10年以上的唯一案例,總計4人,屬長期未入學之特殊重大案件。

監委調查指出,依據CRC維護兒童最佳利益原則,教育基本法雖保障家長教育選擇權,仍應以維護兒童最佳利益及發展兒童最大潛能為優先原則。此案家長因個人特殊理念及與教育部門溝通認知落差,自民國97年起先後未讓四名子女接受國民義務教育累積長達11年,又未能辦理在家自學實驗教育,致4名子女有學習缺乏引導及落後之情形,損及其教育基本權明確;且為躲避裁罰與訪視,101年間,案家將四名兒少戶籍遷移至新北市,近1年疑行蹤不明且仍持續未入學,已明確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9條相關規定,損及兒童生存及發展權益。

調查報告指出,金門縣政府強迫入學委員會早於民國100年起即陸續指出本案兒童疑有學習落後或社交困難之疑慮,但因與案家長長期溝通成效不彰,訪視過程缺乏對4名兒童單獨進行學力或身心發展之評估。而因案家長未涉及兒虐或照顧不周等保護性情節,致教育處與社會處多次就本案是否尋求司法訴訟停止親權,或處以兒少權法令家長受親職教育等更強力介入手段未達成共識。

調查報告說,案家4名子女自始多未完成法定疫苗接種,未符「傳染病防治法」等規定。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於102年、103年及104年相關業務聯繫或諮詢會議,歷次均提出該府衛生局應注意案家4名兒少均未完成法定疫苗接種,恐不利渠等抵抗力之意見,但未見衛生局積極介入處理。綜上所述金門縣政府教育、社政、民政、衛政等跨局處橫向溝通及協調聯繫不佳,未以兒少最佳利益及發展兒童最大潛能之前提積極合作評估,致延誤即時蒐羅兒少身心發展及基本學力狀況,核有違失。

教育部 監察院 金門

延伸閱讀

好消息!立委陳玉珍努力促成 華信高金航線1月27日首航

教育部與肯塔基州合作 加強初等教育與華文交流

優良創新老店金門3業者獲獎 楊鎮浯勉勵帶動轉型

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座談 聚焦校園霸凌、體罰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