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是健康的徵兆…主要有「3大用處」:它不需被療癒 只需等待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憂鬱及其價值

溫尼考特在貫穿他所有作品的許多不同脈絡中使用「憂鬱」一詞,各有不同的強調。基本上,他用「憂鬱」一詞指稱心情(mood)或心智狀態(state of mind)。然而,他似乎很容易以相互矛盾的方式使用這個詞。例如,在1954年的論文〈正常情緒發展中的憂鬱位置〉裡,他非常明確地聲稱「憂鬱位置」這個詞會誤導人,因為「憂鬱」意指健康的發展涉及了一種「心情疾病」(mood illness),而他指出心情疾病並不是正常發展的一部分。然而在1958年,在他的論文〈受父母之一或雙方之憂鬱疾患影響的家庭〉(“The Family Affected by Depressive Illness in One or Both Parents”)裡,溫尼考特卻暗示憂鬱是正常的,是某種「有價值」(valuable)的人們經驗到的東西。(藉由使用「有價值」這個詞,他暗示憂鬱的價值。)

到了1963年,在題為〈憂鬱的價值〉(“The Value of Depression”)的論文裡,溫尼考特簡直像在讚揚憂鬱是健康的徵兆,創造了社會裡負責任的成員。在這篇論文裡,他區分了憂鬱心情的純淨(purities)與不潔(impurities)。

圖為《溫尼考特的語言:通往核心概念的23個關鍵字》書封。心靈工坊提供
圖為《溫尼考特的語言:通往核心概念的23個關鍵字》書封。心靈工坊提供

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溫尼考特指的是一種對每個人都有不同影響的心情。已經到達「單元狀態」的個體將能經驗有價值且有療癒力的憂鬱;而未到達「單元狀態」的個體不是動員防衛去抵抗憂鬱的痛苦感受,就是變得動彈不得。

溫尼考特批判克萊恩的「憂鬱位置」一詞,因為它在描述健康情緒的一個面向時暗示疾病。然而他自己也同樣用類似的精神科用語「憂鬱」來同時指稱情緒的健康與病態。

為了定性區分溫尼考特作品當中不同的憂鬱,描繪出三個主要區域或許會有用處:

1. 憂鬱做為一種發展出來的能力,是成熟歷程的正常部分。這個「正常」類別的憂鬱是一種成就,代表在斷奶、失落感、罪惡感/關懷能力、修通幻滅上的成功協調。這將個體從客體關聯導向客體使用,這意味著客體已經存活下來。這第一類憂鬱不需要療癒。這個心情需要被他人忍受。唯一的處方是等待。

2. 憂鬱做為一種源於缺乏貢獻機會的情感疾患。這種憂鬱的原因是早期環境失敗導致的發展阻礙。這顯示客體沒有存活,而主體尚未到達客體使用。

3. 為了避免憂鬱的痛苦而動員的防衛,例如躁症防衛、輕躁症與精神病。

※本文為心靈工坊出版的《溫尼考特的語言:通往核心概念的23個關鍵字》,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憂鬱

相關新聞

什麼是認知彈性?如何引導自閉兒控制情緒並保持彈性?對話技巧一次看

身體彈性,讓人們可以彎腰而不折斷身體、能夠適應狹小的空間、早上穿衣服可以塞進衣服裡。而認知彈性,則讓人們可以產生更多的解決方案與答案,辨識出一個策略或反應是無效的,並採取新方案、思考複雜或有衝突的訊息(例如:哈姆雷特是一位英雄,不過他也犯了過錯),以及懂得協調或妥協。對許多自閉症類群者而言,認知不靈活、缺乏彈性(或稱固著)可能阻礙交友、影響在普通班(融合教育)的學習、甚而招致飯碗不保。增進孩子的認知彈性,也會讓家長、老師與治療師的生活變得輕鬆一些。

北市特教師生衝突…他憶高中時期差點持棍棒打人 卻因「1段話」被溫柔接住了

在教育現場遇到與衝突時有一些簡單的操作手法,只不過這些技巧如果不是在一個能夠很好整合自己內在的老師身上其實很難應用,因為外在的應對受到內在狀態的驅動,所以要能夠確保老師們能夠安全與和諧地跟學生相處,不是透過一招半式就有辦法達到,需要的是長時間的自我照顧、覺察以及實際演練,才有辦法將「一致性」這個裝備安裝在老師們的身上。

北市特教生失控毆打老師…諮商師列衝動行為「循環7階段」:情緒爆炸時「減害優先」

這幾天在網路上流傳某高中課堂上的影片,我看過了,實在令人捏把冷汗。如果你沒看過,那也別找來看。這樣的影片不該被流傳,不然叫當事人情何以堪。

當壞事發生就覺得自己很糟糕?你所經歷的一切 並不能與你的價值畫上等號

開始執業不久後,我發現除了大腦生病的病人以外,大多數人的情緒問題,其實大多來自過度自卑。

陳俊翰律師是誰?身障平權鬥士離世:好的社會是能追求理想 「不被障礙所限」

說起陳俊翰這個名字,背後代表什麼意義?他是不受罕病禁錮的生命鬥士,是專攻人權與身障權益的律師,同時,他也是一名為心中信念不遺餘力的倡議者。

「如果你愛我就該給我錢」…憤怒會讓你變窮 影響自己與金錢之間的五種能量

很多人將金錢能量和愛的能量畫上等號,對於這個理論我不甚贊同,因為這樣的理論容易導致人們把「金錢」和「愛」混淆在一起,而造成「如果你愛我,就應該給我錢」的假象。我引導過的女性學生當中,有些人在小時候曾被媽媽耳提面命的教導:如果以後交男朋友,男方出門不付錢或不買禮物,就表示不是真的愛你。學生們因為看不清金錢和愛的真相,在親密關係中常為了金錢而誤解對方或爭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