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為爭監護權要醫師開「心理創傷」診斷書 她只想當不用講話的彌豆子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我想當彌豆子,因為她都不用講話。」──「選爸爸,還是選媽媽」的拉扯

有時診間會出現一些讓人尷尬的狀況,就像這天。

「爸爸媽媽,今天怎麼會帶小喬過來呢?」看著眼前衣著入時的一對男女,帶著一個玲瓏可愛的小女孩來看診,我十分熟練地順口招呼著。沒想到,隨即踢到了鐵板。

「呃,這位不是小喬的媽媽。算是……小喬的阿姨吧!」爸爸表情不自然地解釋。

入行也算多年,讀到這氛圍,我大概能猜出這名女子的身分,總之應該不是小喬的親阿姨。

「嗯嗯,那今天帶小喬過來是什麼原因呢?」我先轉移話題到病人身上,聽聽看接下來會不會有多一點資訊。

六歲的小喬低垂著眼,但透過長長的睫毛,可以看到她眼睛滴溜溜地轉來轉去。

「醫師,是這樣的,我和小喬的媽媽離婚了,但是現在監護權的官司還在打。」爸爸重整旗鼓,開始述說起來。

「所以小喬目前是跟……?」遇到這種狀況,我需要先弄清楚法律上的狀況。

「小喬現在是跟我,但她媽媽一直想要把監護權搶回去。醫師,你知道這樣小孩子很可憐,每次被媽媽帶走,回來之後她看起來都很不開心,悶悶不樂的。我好不容易帶她出去玩、吃大餐,把她哄開心,可是兩個禮拜到了,她又要被媽媽帶回去,然後又悶悶不樂地回來……」

爸爸開始喋喋不休地敘述小喬被媽媽探視之後,有多不快樂,旁邊的阿姨也不住點頭。唯獨主角小喬仍然低著頭,一言不發地盯著前方地板,彷彿地板上有著什麼全世界最吸引她的東西一樣。

每次遇到這種離婚官司,兒心科醫師只能說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在爭監護權的過程當中,雙方的律師往往會建議離婚當事人帶著孩子來看身心科,要醫師開診斷證明書,想要證明「對方對孩子造成身心的不良影響」。

但心理上的微妙變化,豈是聽單方家長口述即可下判斷。身體上的驗傷尚且難以判斷致傷機轉,對於心理上的影響,又如何能客觀地去評估,甚至歸咎原因絕對是某一方家長造成的呢?

就像眼前的爸爸口沫橫飛地說著小喬媽媽的不是,我聽著都感到胸悶難受了,何況是小喬本人──那說的是她媽媽呀!她除了沉默,又能做什麼呢?

然而,這個過程只有更加殘忍。爸爸見女兒沉默不語,開始催促她做一些表態。

「小喬,你自己說,你是不是很不喜歡去媽媽那邊?」我和爸爸、阿姨,三個大人的眼光都落在小喬身上,她侷促不安地搓著手,還是什麼都不說。

「媽媽是不是對你很凶?都不給你玩手機?你上次跟我說你去媽媽那邊很不開心的呀?你不是說她都不給你看鬼滅?」爸爸抬頭看了我一眼,接著又繼續敦促小喬發言。

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抬手阻止他繼續逼問。

「爸爸,小喬夾在你們中間,你要她說媽媽不好,她會很難過的。我建議你不要這樣做。」我不知道媽媽對小喬到底如何,但光是面對眼前的狀況,我就替小喬感到難受。「你可以告訴我,今天到底是為了什麼原因過來嗎?」

「我跟律師說小喬和她媽媽兩週一次探視,回來後都不開心,律師叫我帶她來身心科,判斷她是不是心理創傷,要開診斷書……說這樣對我們拿到監護權會有幫助。醫師,你一定要幫幫我們、幫幫小喬。我和我現在的太太都很希望可以好好照顧她。」爸爸指著旁邊的「阿姨」說道,阿姨也點點頭,眼神熱切地看著我。

「所以我逼不得已,才帶小喬過來。我也覺得她真的很不快樂,希望你可以幫幫她。」

「醫師,雖然我不是小喬的媽媽,但是我會把她當親生女兒照顧的。拜託你一定要幫幫我們。」阿姨第一次開口發言,是十分誠摯的語氣。

原本對眼前的狀況感到無奈的我,也不禁心軟。或許他們真的想要好好照顧孩子,只是用錯方法了吧。

我向他們解釋,診斷書上不能、也不會敘明「誰誰誰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然而,他們如同浮木般拚命掙扎著,只希望我能開出一張診斷書,上面寫什麼都無所謂。

「我需要和小喬談一談。」我無奈地說,但這也需要徵得小喬的同意。「小喬,你願意單獨跟我聊聊天嗎?」小喬很微弱地點點頭。

///

我把爸爸和阿姨請出診間後,先跟小喬聊聊別的事,希望可以讓她緊繃的心情放鬆一點。

「剛剛聽爸爸說,你很喜歡看《鬼滅之刃》?你最喜歡裡面的誰啊?」

「彌豆子。」小喬總算稍微抬起頭,簡短回應。

「為什麼是彌豆子呢?」

「因為彌豆子都不用講話,她咬著那個竹子,所以沒辦法講話。」

「嗯?不用講話很好嗎?」我疑惑。

「因為現在,爸爸跟阿姨都會一直問我是不是討厭媽媽、不想去媽媽那邊,我不知道怎麼講。去媽媽那邊,媽媽也會問我爸爸現在跟阿姨是不是過得很開心,然後一直說爸爸外遇,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小喬越講越小聲。

「彌豆子的爸爸媽媽都死掉了,可是她很厲害,雖然她沒講話,可是她會保護哥哥、保護很多人……」

我想,小喬可能很希望她能咬著竹筒,什麼都不用回答,卻又可以保護整個家不致破碎吧。

///

小喬爸爸確實是關心也在意女兒的。他陸續帶著小喬回診,關於在他們離婚過程中,孩子適應上的困難,我還是盡力給予建議:別在孩子面前說媽媽壞話;別逼著孩子表態喜歡爸爸或媽媽;官司的事情,留給大人討論就好;單純陪著孩子去做她喜歡的事,享受快樂時光,而不是成天一直逼迫她比較「爸爸和媽媽哪邊好」。

然而當官司的狀態緊張時,小喬爸爸情緒受到影響,不時還是會逼著小喬表態。

「小喬,你上次去媽媽那邊的時候,媽媽是不是為了手機凶你,甚至摔手機?」爸爸高八度地說道。

小喬點點頭,甚至還擠出一句:「媽媽最討厭了,都不讓我玩手機。」

我在心底嘆息。為了爭取小孩的偏愛,父母雙方像軍備競賽一樣討好孩子,想讓孩子喜歡跟自己相處,卻忽略了孩子仍在成長,還是需要適度的約束和管教啊。

爸爸最後一次出現在門診,是小喬快升三年級的事情,他面無表情地說,監護權終於要判決下來了。小喬也和他一樣面無表情,似乎已經對這一切感到厭煩。

過了很久,小喬都沒再出現。

///

某天,一名穿著深色套裝,散發出女強人氣息的女人,突然帶著已經國一的小喬來到門診。

「我是小喬的媽媽,現在監護權在我這邊。」她自我介紹。

「啊,原來如此。」我有種與小喬媽媽神交已久的感覺,但沒說出口。

「聽說小喬之前都受你照顧,她現在還是有一些情緒上的問題,希望你能幫忙。」

小喬媽媽左看右看都不像是當初爸爸口中那個沒知識、潑婦罵街的類型,我在心裡暗暗反思,果然不能只聽一面之詞。

小喬已快到青春期,過去幾年都在爸媽的離婚官司中動盪不安,即便是現在,還是要每兩週一次到爸爸那邊探視。孩子就這樣風雨飄搖地長大了。

「媽媽比較嚴格。不過跟爸爸比起來,她比較不會講爸爸的壞話,我覺得耳朵清靜很多。」小喬以超齡的成熟口吻說道,蹺著已然長長的雙腿。

///

我相信父母雙方都愛著孩子,才會不顧一切地爭奪監護權,想把孩子留在身邊。但這個過程,能不能多一點合作與理解?

畢竟對孩子來說,最愛的爸爸逼著自己說媽媽有多凶、多壞,或是最愛的媽媽要自己罵爸爸是個出軌的爛人,不就等於告訴孩子:你不值得被爸爸和媽媽同時愛著。而這是多麼殘忍的一件事啊!

【兒心醫師想說】讓孩子知道,爸媽的愛不會因離婚改變

台灣面臨離婚的家庭逐年增加,也因如此,近年來有專家提出「合作父母」的概念,試圖解決在離婚關係中,孩子可能面臨的各種壓力及不良影響。

能夠和平離婚的伴侶少之又少。在離婚過程中,少不了彼此抱怨、謾罵。然而有孩子的父母即便結束了婚姻關係,卻也是一段新合作模式的開啟。

在「合作父母」的概念中,期待雙親可以轉換關係,如果做不成朋友,至少可以成為合作隊友。

想像自己和對方如同貿易夥伴,雙方為了孩子的最大利益而合作努力,不批評對方、不逼孩子選邊站,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都愛他,不因為離婚而有所改變。

圖為《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兒少精神科醫師與他陪伴的風雨家庭》書封,寶瓶文化提供
圖為《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兒少精神科醫師與他陪伴的風雨家庭》書封,寶瓶文化提供

許多父母離異的孩子最大的怨言,並非認為不和的父母離婚是個錯,而是討厭雙親總是花時間彼此抱怨,反而忽略了孩子對於「陪伴」的需求。

而在離婚官司中使用的種種法律手段,也造成兒心醫師在其中淪為只能接收單方說詞、開診斷書的工具,失去了中立給予建議、協助的立場。

期待未來法律在評估孩子的最大利益時,能有更中立、全面的方式,別再讓父母期待一張診斷書能代表一切,把醫療資源還給真心求助的人。

(本文出自《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兒少精神科醫師與他陪伴的風雨家庭》,寶瓶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監護權 離婚 鬼滅之刃

延伸閱讀

「醫師,我能不能再加點安眠藥?」從小父母離異 她在依附關係中動盪不安

羽球選手一發球就肌肉僵硬…原來失敗不是你不夠努力 而是「過度努力」了

她在診間呼了媽媽一巴掌…孩子不停生病的背後 竟是為了把父母的心連結在一起

學長傳裸照要求「等價交換」 卻換來她聲淚俱下向媽媽道歉:為何錯的人是我?

相關新聞

什麼是認知彈性?如何引導自閉兒控制情緒並保持彈性?對話技巧一次看

身體彈性,讓人們可以彎腰而不折斷身體、能夠適應狹小的空間、早上穿衣服可以塞進衣服裡。而認知彈性,則讓人們可以產生更多的解決方案與答案,辨識出一個策略或反應是無效的,並採取新方案、思考複雜或有衝突的訊息(例如:哈姆雷特是一位英雄,不過他也犯了過錯),以及懂得協調或妥協。對許多自閉症類群者而言,認知不靈活、缺乏彈性(或稱固著)可能阻礙交友、影響在普通班(融合教育)的學習、甚而招致飯碗不保。增進孩子的認知彈性,也會讓家長、老師與治療師的生活變得輕鬆一些。

北市特教師生衝突…他憶高中時期差點持棍棒打人 卻因「1段話」被溫柔接住了

在教育現場遇到與衝突時有一些簡單的操作手法,只不過這些技巧如果不是在一個能夠很好整合自己內在的老師身上其實很難應用,因為外在的應對受到內在狀態的驅動,所以要能夠確保老師們能夠安全與和諧地跟學生相處,不是透過一招半式就有辦法達到,需要的是長時間的自我照顧、覺察以及實際演練,才有辦法將「一致性」這個裝備安裝在老師們的身上。

北市特教生失控毆打老師…諮商師列衝動行為「循環7階段」:情緒爆炸時「減害優先」

這幾天在網路上流傳某高中課堂上的影片,我看過了,實在令人捏把冷汗。如果你沒看過,那也別找來看。這樣的影片不該被流傳,不然叫當事人情何以堪。

當壞事發生就覺得自己很糟糕?你所經歷的一切 並不能與你的價值畫上等號

開始執業不久後,我發現除了大腦生病的病人以外,大多數人的情緒問題,其實大多來自過度自卑。

陳俊翰律師是誰?身障平權鬥士離世:好的社會是能追求理想 「不被障礙所限」

說起陳俊翰這個名字,背後代表什麼意義?他是不受罕病禁錮的生命鬥士,是專攻人權與身障權益的律師,同時,他也是一名為心中信念不遺餘力的倡議者。

「如果你愛我就該給我錢」…憤怒會讓你變窮 影響自己與金錢之間的五種能量

很多人將金錢能量和愛的能量畫上等號,對於這個理論我不甚贊同,因為這樣的理論容易導致人們把「金錢」和「愛」混淆在一起,而造成「如果你愛我,就應該給我錢」的假象。我引導過的女性學生當中,有些人在小時候曾被媽媽耳提面命的教導:如果以後交男朋友,男方出門不付錢或不買禮物,就表示不是真的愛你。學生們因為看不清金錢和愛的真相,在親密關係中常為了金錢而誤解對方或爭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