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康橋校車連2個月車禍 新北市府說重話:不排除命其停召

雨勢不歇人潮不減…朝野挑燈夜戰審國會改革法案 立法院外萬人集結抗議

羽球選手一發球就肌肉僵硬…原來失敗不是你不夠努力 而是「過度努力」了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贏球是我唯一能讓爸爸驕傲的事。」──「無論贏或輸,你都是我最棒的孩子!」

高職一年級的小海愁眉苦臉地走進診間,穿著輕便運動服的他,肩上背著一個長型的巨大包包。

爸爸陪著他進來,也是同款的運動風,身著綠色排汗衫,上面印著「某某羽球隊」的字樣,看來父子倆都有運動的習慣。

「小海今天來,是哪裡不舒服呢?」見兩人坐定,我便開口詢問。

「我覺得我好像有投球失憶症。」小海緊張地說。

我愣了一下。「咦?」這下子可糗大了,因為「投球失憶症」這個名詞,我可是第一次在診間聽到,它也並不是精神醫學上正式的診斷。

總之,先問問小海有什麼症狀再說。

「你有什麼症狀呢?」

「醫師,是這樣的,我從小一開始就打羽球,也加入了社區的羽球社團,每個禮拜都練習。最近比賽快到了,可能是有點緊張吧,每次練習的時候,我只要做發球的動作,手臂這邊的肌肉就會突然僵硬,」小海比手畫腳地按著自己的上臂肌肉,試圖說明他的問題,「然後球就發不出去。但是一旦開始打球了,一切就又恢復正常。」

「醫師,小海有帶球拍來,可以在這裡示範給你看嗎?」爸爸打斷談話,打開了小海帶來的長型包包,原來裡面裝的是羽球拍。

「你們好用心喔!當然可以,不要打破落地窗就好。」我笑著道。心想這對父子還特別帶了球拍來看診,對羽球的熱愛可見一斑。

小海站起身,從包包裡拿出羽毛球和球拍,熟練地一手持球、一手持拍,在胸前做出發球的動作。

「就是這時候,這邊的肌肉會突然沒感覺,球就發不出去,或是勉強發出去卻過不了網。」孩子一邊做動作,爸爸一邊指著他身上的肌肉解說。瞬間我好像在上體育課或解剖課。

動作示範結束,父子倆坐下來,我繼續詢問其他的症狀表現。

「會僵硬的狀況多久了?」

「大概兩個多月了。那時候剛好宣布三個月後要比賽,我還很興奮這次社團的大比賽,我終於可以上場,沒想到現在這樣……」小海懊惱地說。

「這孩子從小學就開始跟著我去我們社團打球。他不算特別有天分,但是很愛打,每次練習都一定會到,社團隊員們也都很喜歡他。我本身也很愛打球,我們兩個有時候就算不是球隊練習的日子,也會去打。」爸爸補充說明。「其實我也是鼓勵他,上場不用壓力這麼大,大家只是打開心、打健康的──」

「可是我就是想上場,就是想贏!」小海突然倔強地說道。

我們都被小海突如其來的強硬語氣嚇了一跳。爸爸沉默一會後,開始解釋他心裡對小海的想法。

「醫師,我這個小孩就是這樣。他從小就很乖、很聽話,不是特別會讀書,也沒什麼特殊專長。啊我這個做爸爸的,自己也不太會讀書,只是開個水電行,所以我也不會特別要求他的成績,想說他讀高職,未來有個一技之長就好。可他對其他的事情都很隨和,就是打球很不服輸,一心想要贏。」

爸爸看著兒子,眼中滿是疼惜。

///

投球失憶症,又稱「易普症」(YIPS)。雖然叫「投球失憶症」,但這個現象不只會發生在棒球選手身上,它泛指運動選手在比賽關鍵時刻,突然出現肌肉顫抖、僵硬或抽搐等症狀,以至於影響比賽表現。文獻顯示,易普症與社會壓力、選手本身的焦慮及完美主義的人格傾向有關。

小海雖然不是職業選手,但練球十年,終於得到上場機會,他內在又是不服輸的個性,確實是易普症發生的高危險群。

///

「我只是想把球打好嘛。」小海嘟囔著。

「這次突然這樣,他本來也沒告訴我。是我覺得奇怪,怎麼突然球都發不出去……但是我們隊上也沒人知道是怎麼回事,要怎麼辦。」爸爸接著說。

「我試過回家熱敷、拉筋,想說能不能不要那麼僵硬。也有更加強練習發球,但是就是很奇怪,練習的時候都沒問題,一上場就發不出去。」小海顯得很沮喪。「我越來越著急,上網搜尋好久,才看到這個投球失憶症,感覺跟我的狀況很像。也不知道看醫生有沒有用,網路上也沒說該看哪一科,就想說來碰碰運氣。」

「原來如此,看起來,這次比賽對你來說真的很重要。雖然我也不是很有把握,但還是可以試著幫忙你看看。」我對小海說。

雖然沒有治療易普症的經驗,不過我想到有點類似的症狀:「社交焦慮症」。有一些人在上台演講時,會突然全身僵硬、結巴說不出話。這也是因為對特定場合過於緊張的關係。

臨床上可以藥物緩解個案的焦慮,或以諮商的方式進行心理治療,漸進式地使焦慮度下降。症狀嚴重的個案,甚至需要兩者並行。

「小海的情況應該是對比賽太過在意,所以當精神都凝聚在發球那一刻時,反而太過興奮和緊張,讓肌肉不自覺地僵硬起來。」我稍微整理一下腦中的想法,試著對他們說明。「以你下個月就要比賽的情況來看,藥物應該是最快可以讓你放鬆的方式。平常若不焦慮,比賽前吃就可以了。最近如果你們有練習賽,就可以試試看。然後,試著不要把所有想法都集中在比賽上面,也要稍微做點別的事。」

「所以是……反而不能過度練習的意思?」小海疑惑。

「是啊。試試看轉移一下注意力,追追劇、打打電動都好,不要滿腦子都想著比賽。」

「醫師,你怎麼知道?他最近就是開口閉口都是比賽!」爸爸忍不住吐槽,小海吐了吐舌頭。

///

過了兩週,小海開心地回診。

「醫師,我球現在都發得出去了欸!雖然還是有點僵硬,不過已經比之前好太多了。」他漾著笑容,動著手臂說道:「吃藥真的有比較不緊張,但最近我也有試著不吃,手臂好像也比之前正常多了。」

「太好了,這就是稍微借助藥物,讓手臂重新找回放鬆的感覺。」我回應。「那你自己呢?你自己有沒有對比賽放鬆一點?」

「哈哈哈,有啦有啦!我現在不敢練太多,就是每週去社團練習兩次而已。爸爸說以前我每天都纏著他說要打球,他都快被我搞瘋了。」小海不好意思地說。

原來從小海有記憶開始,爸爸一直都很忙,每天不是在顧店,就是出去幫客人修水電。和爸爸一起打羽球時,就是小海最開心的父子時光。如果他偶爾贏了比賽,爸爸就會得意地對球友稱讚兒子很乖,也很認真練球──這些,小海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畢竟我也沒別的什麼值得他炫耀,成績不怎麼樣,長得也普普通通,贏球好像是我唯一可以讓爸爸驕傲的事情。」他小聲地說道。

「你有跟爸爸說過這些體悟嗎?」趁著爸爸剛好離開去廁所,我問小海。

「還沒欸,我不知道他想不想聽這些。」他猶豫地說道。

「我想,如果你跟爸爸說這些的話,他又多了一件可以炫耀的事情了。」

「什麼?」

「他有一個超愛他、超在意他的兒子呀,是不是超值得炫耀的!」我眨眨眼說。

小海裝出噁心的表情,然後我們都笑了。

小海爸爸從廁所回來,聽了兒子結結巴巴的「告白」後,憨厚的他搔搔頭,竟然有點臉紅。

「你這個憨囝仔,爸爸只是喜歡和你一起打球,你是贏是輸,我都一樣得意餒!你都不知道社團的那些叔叔伯伯有多羨慕我,說我兒子竟然願意一直陪老爸打球,我……我已經夠滿足了啦!你就是我最棒的兒子啦!」

聽到平常是個粗人的爸爸結巴著彆扭地說出這些,小海一臉噁心地吐著舌頭扭來扭去,嘴角卻不禁偷偷上揚著。

我看著這對可愛的父子,心頭也跟著暖暖的。

///

其實一開始我也很納悶,小海明明不是職業選手,竟然也會出現易普症。然而仔細了解,就知道對他來講,羽球不只是一項運動,更是他與爸爸共度的寶貴時光,也就不難想像他為何會對羽球如此執著。

明白了羽球比賽背後的真實意義,相信他們父子可以更靠近彼此,小海也就不會那麼執著於比賽的勝負了吧。

【兒心醫師想說】失敗不會是世界末日

很多人認為事情做不好,是因為不夠努力,卻忽略有時候「過度努力」也會造成反效果。完美主義的個性是雙面刃,能讓人成就非凡,然而,卻也會造成個體自身無止境的焦慮和壓力。

圖為《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兒少精神科醫師與他陪伴的風雨家庭》書封,寶瓶文化提供
圖為《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兒少精神科醫師與他陪伴的風雨家庭》書封,寶瓶文化提供

易普症往往是來自於過度練習與在意勝負;社交焦慮是因為太在意自己的社交表現;強迫症狀中的反覆檢查是因為害怕出錯──這些焦慮症狀,都與「過度在意自己的表現」有關。在這些症狀發生時,過度努力沒有帶來好的成果,反而讓人停滯不前,甚至不進反退。

當這些焦慮症狀發生時,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停下腳步,看看自己是不是努力過頭了。一旦找到了自己為何如此在意表現的原因,往往就會像小海一樣,發現其實失敗也不會是世界末日。心態適度放鬆後,反而能有更好的實力展現。

(本文出自《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兒少精神科醫師與他陪伴的風雨家庭》,寶瓶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羽球

延伸閱讀

「醫師,我能不能再加點安眠藥?」從小父母離異 她在依附關係中動盪不安

父為爭監護權要醫師開「心理創傷」診斷書 她只想當不用講話的彌豆子

她在診間呼了媽媽一巴掌…孩子不停生病的背後 竟是為了把父母的心連結在一起

學長傳裸照要求「等價交換」 卻換來她聲淚俱下向媽媽道歉:為何錯的人是我?

相關新聞

什麼是認知彈性?如何引導自閉兒控制情緒並保持彈性?對話技巧一次看

身體彈性,讓人們可以彎腰而不折斷身體、能夠適應狹小的空間、早上穿衣服可以塞進衣服裡。而認知彈性,則讓人們可以產生更多的解決方案與答案,辨識出一個策略或反應是無效的,並採取新方案、思考複雜或有衝突的訊息(例如:哈姆雷特是一位英雄,不過他也犯了過錯),以及懂得協調或妥協。對許多自閉症類群者而言,認知不靈活、缺乏彈性(或稱固著)可能阻礙交友、影響在普通班(融合教育)的學習、甚而招致飯碗不保。增進孩子的認知彈性,也會讓家長、老師與治療師的生活變得輕鬆一些。

北市特教師生衝突…他憶高中時期差點持棍棒打人 卻因「1段話」被溫柔接住了

在教育現場遇到與衝突時有一些簡單的操作手法,只不過這些技巧如果不是在一個能夠很好整合自己內在的老師身上其實很難應用,因為外在的應對受到內在狀態的驅動,所以要能夠確保老師們能夠安全與和諧地跟學生相處,不是透過一招半式就有辦法達到,需要的是長時間的自我照顧、覺察以及實際演練,才有辦法將「一致性」這個裝備安裝在老師們的身上。

北市特教生失控毆打老師…諮商師列衝動行為「循環7階段」:情緒爆炸時「減害優先」

這幾天在網路上流傳某高中課堂上的影片,我看過了,實在令人捏把冷汗。如果你沒看過,那也別找來看。這樣的影片不該被流傳,不然叫當事人情何以堪。

當壞事發生就覺得自己很糟糕?你所經歷的一切 並不能與你的價值畫上等號

開始執業不久後,我發現除了大腦生病的病人以外,大多數人的情緒問題,其實大多來自過度自卑。

陳俊翰律師是誰?身障平權鬥士離世:好的社會是能追求理想 「不被障礙所限」

說起陳俊翰這個名字,背後代表什麼意義?他是不受罕病禁錮的生命鬥士,是專攻人權與身障權益的律師,同時,他也是一名為心中信念不遺餘力的倡議者。

「如果你愛我就該給我錢」…憤怒會讓你變窮 影響自己與金錢之間的五種能量

很多人將金錢能量和愛的能量畫上等號,對於這個理論我不甚贊同,因為這樣的理論容易導致人們把「金錢」和「愛」混淆在一起,而造成「如果你愛我,就應該給我錢」的假象。我引導過的女性學生當中,有些人在小時候曾被媽媽耳提面命的教導:如果以後交男朋友,男方出門不付錢或不買禮物,就表示不是真的愛你。學生們因為看不清金錢和愛的真相,在親密關係中常為了金錢而誤解對方或爭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