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英文曾與柯文哲喬NCC提名? 總統府:黃國昌言論非事實

廣東梅龍高速公路坍塌釀24死30傷 家屬曝坑深度達3層樓高:親人恐還在裡面

台灣2026迎向超高齡社會!幾歲算長輩?愈高齡愈不服老 「這5人」成樂齡典範

長壽人生挑戰很大卻也機會無限。(示意圖/Ingimage)
長壽人生挑戰很大卻也機會無限。(示意圖/Ingimage)

2026年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多數人可能活得比想像更久,但,你準備好了嗎?《遠見》發起「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大調查」,盤點國人的老後想像、對超高齡社會的準備度與應變力,期待尋找共老共好的解方。

幾歲才叫做「老」?近四成的民眾認為65歲以上,也就是領敬老卡的法定年齡,就叫老。但亦有29.6%認為得是70歲以上、5.7%選75歲以上,更有4.2%認為80歲以上才有資格叫老年人

遠見編輯部製表
遠見編輯部製表

調查還發現,愈高齡者愈不服老。拿對老人的定義是65歲以上者來說,20~49歲占41.1%,50歲以上族群僅34.5%。另方面,50~59歲族群約34.1%、60歲以上族群約44.9%,認為至少70歲以上才是老;甚至,60歲以上族群有10.2%認為,80歲以上才稱得上是老。

60歲以上樂齡典範:張忠謀張小燕江蕙

那麼,哪些名人是大家心目中60歲以上的樂齡典範呢?前五名分別為張忠謀(32.7%)、張小燕(30.8%)、江蕙(18.9%)、郭台銘(18.2%)、沈春華(15.8%);得到逾一成青睞者還有黃仁勳(11.2%)、張淑芬(11%)。

遠見編輯部製表
遠見編輯部製表

「前五名都已算退休、財富自由,而且無論是否仍居大位,都展現自在的人生格局!」104獵才招聘暨人才經營事業群資深副總晉麗明觀察,從榜上可看出,台灣人的樂齡理想型,除了財富自主、社會聲望等資產條件,也崇尚從容態度與再登高峰的破框勇氣。

而這也表示,台灣人的理想老後,仍需擁有一定的社會存在感與連結力。那麼,公共環境設計,就是老後能否保持社會參與度的關鍵。

當問及台灣公共空間與大眾運輸對於高齡者,是否夠友善?39.8%認為友善,但不友善也近三成、達27.1%。台灣整體公共環境的高齡友善程度,算是勉強過關。

進一步剖析民眾覺得不夠友善的前三大原因是:公共空間(含公廁、道路)、大眾運輸的硬體設計不便利(73.5%);相關軟體規劃(如動線與服務)不便利(71.4%);車輛駕駛、行人對高齡者不禮讓(65.8%)。凸顯軟硬體全齡通用設計的重要性,也呼應近日「台灣是行人地獄」的弊病。

愈年輕愈想早退,愈年長卻愈晚退

那麼,大家想在何時退休?28%的民眾要在60~64歲退休、28.3%在65~69歲退休,也就是一半以上都計畫超過60歲才退休。不過,想提前在50~59歲就退休的也占24.3%,對比2022年勞保老年年金平均請領年齡61.28歲,2023老年年金請領年齡需滿63歲、明年又將延後一歲的狀況,不到60歲退休都嫌早。

有趣的是,本調查也發現,愈年輕愈想早退,愈年長卻愈晚退。20~39歲超過三成想在59歲之前就退休,甚至20世代有高達17.4%,期待54歲之前就退休。相對地,60歲以上族群有43.1%想在65~69歲退、另有32.8%要在70歲之後才退休。

晉麗明解讀,愈年輕愈想早享樂,愈年長愈體認到財務壓力,沒有存夠退休金就不敢退。

👉 閱讀全文:https://reurl.cc/eDNX9j

(本文出自2023.08.16《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張小燕 張忠謀 江蕙 沈春華 老年人 財富 郭台銘 高齡者

延伸閱讀

王品職務優化、流程再設計 招手阿嬤級人才

勞動部宣布中高齡「僱用獎助措施」 最多可領18萬

鼓勵55歲以上勞工重返職場 勞動部擬發就業獎勵金

僱中高齡 每人最高獎助18萬

相關新聞

什麼是認知彈性?如何引導自閉兒控制情緒並保持彈性?對話技巧一次看

身體彈性,讓人們可以彎腰而不折斷身體、能夠適應狹小的空間、早上穿衣服可以塞進衣服裡。而認知彈性,則讓人們可以產生更多的解決方案與答案,辨識出一個策略或反應是無效的,並採取新方案、思考複雜或有衝突的訊息(例如:哈姆雷特是一位英雄,不過他也犯了過錯),以及懂得協調或妥協。對許多自閉症類群者而言,認知不靈活、缺乏彈性(或稱固著)可能阻礙交友、影響在普通班(融合教育)的學習、甚而招致飯碗不保。增進孩子的認知彈性,也會讓家長、老師與治療師的生活變得輕鬆一些。

北市特教師生衝突…他憶高中時期差點持棍棒打人 卻因「1段話」被溫柔接住了

在教育現場遇到與衝突時有一些簡單的操作手法,只不過這些技巧如果不是在一個能夠很好整合自己內在的老師身上其實很難應用,因為外在的應對受到內在狀態的驅動,所以要能夠確保老師們能夠安全與和諧地跟學生相處,不是透過一招半式就有辦法達到,需要的是長時間的自我照顧、覺察以及實際演練,才有辦法將「一致性」這個裝備安裝在老師們的身上。

北市特教生失控毆打老師…諮商師列衝動行為「循環7階段」:情緒爆炸時「減害優先」

這幾天在網路上流傳某高中課堂上的影片,我看過了,實在令人捏把冷汗。如果你沒看過,那也別找來看。這樣的影片不該被流傳,不然叫當事人情何以堪。

當壞事發生就覺得自己很糟糕?你所經歷的一切 並不能與你的價值畫上等號

開始執業不久後,我發現除了大腦生病的病人以外,大多數人的情緒問題,其實大多來自過度自卑。

陳俊翰律師是誰?身障平權鬥士離世:好的社會是能追求理想 「不被障礙所限」

說起陳俊翰這個名字,背後代表什麼意義?他是不受罕病禁錮的生命鬥士,是專攻人權與身障權益的律師,同時,他也是一名為心中信念不遺餘力的倡議者。

「如果你愛我就該給我錢」…憤怒會讓你變窮 影響自己與金錢之間的五種能量

很多人將金錢能量和愛的能量畫上等號,對於這個理論我不甚贊同,因為這樣的理論容易導致人們把「金錢」和「愛」混淆在一起,而造成「如果你愛我,就應該給我錢」的假象。我引導過的女性學生當中,有些人在小時候曾被媽媽耳提面命的教導:如果以後交男朋友,男方出門不付錢或不買禮物,就表示不是真的愛你。學生們因為看不清金錢和愛的真相,在親密關係中常為了金錢而誤解對方或爭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