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籃球/對蒙古陷意外苦戰 阿提諾27分助中華隊險勝

生父衣架狠抽、赤裸體罰…男童泡熱水活活溺斃 檢方偵結起訴

吳淡如:名牌包和手機都是耗材 別當成儲蓄拚命買

吳淡如提到女性不要迷信名牌包是資產,只要用過,它不會增值。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宋健生攝影
吳淡如提到女性不要迷信名牌包是資產,只要用過,它不會增值。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宋健生攝影

你是否曾經站在奢侈品牌店前,猶豫不決,想要購買那款顯赫的名牌包,卻又擔心這筆金額會成為你的負擔?你是否曾想過,這個包包,它真的是一項資產嗎?什麼是資產呢?就是能夠為你帶來現金流,把錢放進你的口袋的商品或服務;相反的,耗材會減損它的市場價值,並且可能需要你投入現金去供養。

作家吳淡如提到,女性也不要迷信名牌包是資產,只要妳用過,它不會增值,我的貴婦朋友很堅持她的愛馬仕柏金包是資產,直到她在某二手店看到和她一樣的包,只是略略被使用了,價格剩下原價三分之二。只能說它仍有價格,仍有「殘值」,實在無法說它是可以增值的資產。拍賣會上的高價柏金包,是由商家或名人提供,可不是來自於一般消費者。

拒絕耗材誘惑 識別真正增值的路從現在開始

吳淡如說,只要蘋果推出新手機,就會掀起一波「開箱」風,為了搶到手機不惜花時間排隊,或是動用人脈關係,大家似乎樂此不疲。圖為2022年蘋果iPhone 14系列手機開賣,台北市信義區的Apple直營店一早民眾排隊搶購情形。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余承翰攝影
吳淡如說,只要蘋果推出新手機,就會掀起一波「開箱」風,為了搶到手機不惜花時間排隊,或是動用人脈關係,大家似乎樂此不疲。圖為2022年蘋果iPhone 14系列手機開賣,台北市信義區的Apple直營店一早民眾排隊搶購情形。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余承翰攝影

很多看起來很有價值、有用的商品,其實都是耗材。例如智慧型手機,只要蘋果推出新手機,就會掀起一波「開箱」風,為了搶到手機不惜花時間排隊,或是動用人脈關係,大家似乎樂此不疲。但是在我看來,手機功能再強、風格再時尚、再能幫你做生意,都是耗材。「耗材」不是在罵它沒用,而是在東西本身是否能夠保值加增值。生活中需要定義的耗材很多,但只要你明白它是耗材,就不會步入「我明明很有錢,為什麼後來會一窮二白?」的疑惑。

抓住真正的資產 超越「殘值」追求持久價值

有一位明星向我展示她的包包時這樣說:她有很多的名牌包,它們就是我的家當跟資產。原來她在某一段財務出現問題時,賣掉前男友送的名牌包,拿到一大筆現金,換得之後三個月的溫飽。之後她發憤圖強,不斷累積資產,而且只要有錢就買名牌包。因為她覺得,精品因為物以稀為貴,在市場上相當保值,只要缺錢就可以變現支應。這個概念對嗎?當然不對。

其實,所謂「保值」並不是真的,也沒保住全值,它只是保住「殘值」,至少還勉強能換錢而已。我們值得存「會貶值但至少還有殘值」的東西嗎?聰明的你,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發掘真正的資產增值之路 超越「保值」的表面誘惑

舉例來說,一個名牌包購入價40萬元,過了一年還能以75折的價格30萬元賣出,一般人通常會說它「相當保值」。但這筆買賣代表這個商品無法為我們帶來正現金流,除了10萬元的損失外,算仔細點還得扣掉這筆錢如果放銀行可以得到的利息(現金的機會成本)。

更不用說,除非是全球限量包款,不然大部分的精品在二手市場的脫手價,其實都被殺得很慘,還要付出相當高的交易成本。二手店家賣30萬元基本上可能只給寄賣者12萬元到15萬元。

耗材與持久增值之間的差異

同樣的道理也能夠套用在珠寶飾品上,你自己戴的首飾就當耗材吧!別想太多。我自己的界定方法是,如果它稀有、夠大、成色好,可以登上國際拍賣會接受買家競逐,在變賣時不減損價值,是可以被當成資產(基本上三克拉以上成色好的鑽石,是可以視為資產的,但是它的交易成本很高,也沒利息喔,不可輕忽)。

掌握增值契機,脫離耗材的迷思

但如果你只是買來配戴,比如說,一條20萬元的C牌名牌手環,二手價格常常就是5萬元,絕對不是資產,你說戴著高興就好了,有一個也夠了,別當成儲蓄資產拚了命買。

圖為《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書封,時報出版社提供
圖為《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書封,時報出版社提供
我真的看過每年到銀樓買飾金或小金鎖片「存」起來的女性,自以為保有相當價值,事實上只滿足了心裡的感覺。正確判斷資產或耗材,可以讓你在花錢時保持理性,不要讓自己為購物行為合理化,一廂情願以為你買進的是資產,其實是讓你愈買愈窮的耗材。

(本文出自《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時報出版社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資產 拍賣會 名牌包

延伸閱讀

王思佳公開驗包結果 陳沂頻喊「假哭唸稿」酸:討拍賣慘

對青蛙是真愛!NewJeans Haerin訪問到一半「謎之舉動」變迷因 開箱包包少女心爆棚

48歲賈靜雯拎Tory Burch美包現身機場 滿滿少女感讓人不敢相信

一圖看懂5位翻車名人!愛馬仕回應王思佳假包疑雲 他婚變竟讓大叔團嗨了

相關新聞

親密關係總是會多了一個人?慣性劈腿的「兩種可能性」

我遇過很多在親密關係裡,時常會出現劈腿模式的人,經常性劈腿的人有幾種可能性:第一是,在劈腿的過程中會不會讓我覺得自己有更多的時尚配件,有很多人真的會利用劈腿來證明自己是夠好的;另一種劈腿是,我無法在關係中說出我真正的需求。

我什麼事都跟他說 為什麼關係還是沒有很親近?因為你試圖從對方身上「索取這2樣」

很多人以為維繫關係就是什麼都跟對方講,這樣高度透明自己的關係,是增進彼此認識,讓彼此關係更深刻的方式,但如果你覺得你大小事都跟對方講,但你卻發現你並不了解對方,那代表你們關係的流動性與相互性出了狀況。

關於創傷要對另一半坦白嗎?心理師告訴你四種「創傷療癒」的方法

創傷在我們身心留下長久的痕跡,有些肉眼可見,但更多傷痕無法被看見,這些隱形的傷疤,會形成無可跨越的高牆,讓我們在人際關係裡變成孤島。我們都需要在安全的關係裡被看見被理解,透過被感同身受和接納,關係得以跨越考驗變得更加緊密,在相愛的關係裡,彼此的自我揭露似乎自然而然就可以輕易完成,但創傷後的自我袒露則不然,在沒有充足準備下「自揭傷疤」,等於在自己心裡再添一道傷口。

看電影總是哭到不能自己?你所掉的眼淚 可能是在「為自己哀悼」

假設你容易哭,好比看電影或短片,只要看到某一種情節你就會哭的唏哩嘩啦,若你在哭完之後就沒事了,那就沒關係。但若你哭完之後就會陷入胡思亂想的狀態,這就不只是你的共情程度很高,而是這些情節勾起了你的某一些傷心往事,或是勾起了你內在的某一些課題,讓你的情緒出現了這些反應。

親密關係中有一種毒性迷思 叫做「你愛我,就該知道我在想什麼」

大家應該看過以下情境,女生不說話看起來很生氣,男生在一旁不知所措,這時男生問了一句:「我想了很久還是想不到你為什麼生氣,你告訴我我可以改啊!」聽完後女生就更生氣的說:「你愛我就應該知道我在氣什麼!」最後就卡在一方不知道對方為何生氣,另一方因為對方不知道自己為何生氣而更生氣。

「嫉妒心」作祟覺得對方好討厭…透過「3問題」把用來競爭的力氣移回自己身上

人際互動中,有很多因素都會引發對方對你的討厭,其中一種因素叫做「嫉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