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拍板定案!中山大學將進駐國際商工舊址 籌設醫學院培育醫療人才

113會考國文/最後一題文言文看不懂!平常接觸少難理解 考生出試場哀號

好讀周報/運用視障女性敏銳觸覺 發現乳癌數量多30%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去年有230萬名女性確診罹患乳癌,其中68.8萬人病逝,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去年首度超過肺癌。圖/本報資料照片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去年有230萬名女性確診罹患乳癌,其中68.8萬人病逝,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去年首度超過肺癌。圖/本報資料照片

新聞故事: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去年有230萬名女性確診罹患乳癌,其中68.8萬人病逝,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去年首度超過肺癌,成為最常見的婦科癌症和癌逝的第五大病因。德國婦科醫師霍夫曼(Frank Hoffmann)最早提出訓練視障女性用指尖觸診,檢查女性乳房是否存在腫瘤的實證醫學方法,及早發現並治療是救命關鍵。

世衛指出,全球各國女性在青春期後的任何年齡都可能罹患乳癌,但年紀越大,發病率越高。霍夫曼創辦的「發現之手」組織,訓練失明女性透過敏銳觸覺,摸出直徑0.5到0.8公分的腫塊。霍夫曼說,艾森大學附設醫院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醫學觸覺檢查員發現的變質乳房組織比醫師檢測發現的數量多30%,而在腫塊尺寸方面,醫學觸覺檢查員找到的腫塊尺寸約比醫師發現的腫塊小一半。

霍夫曼表示,發現之手在德國、奧地利、印度、尼泊爾、哥倫比亞和墨西哥訓練失明女性,強化她們的觸覺,在早期階段發現乳房腫塊。胸部腫塊很可能是乳癌的早期徵兆,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是搶救患者性命的關鍵。

胸部觸診由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女性醫學觸覺檢查員進行,療程約30分鐘到50分鐘,病患會在放鬆且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檢查。檢查員會用指尖按壓探索女性的胸部和腋下,並透過黏在患者腋下、雙峰上下與中間的共五條盲文膠帶,告知醫師腫塊的確切位置。檢查員發現腫塊後,不會直接告知患者,而是轉告婦科醫師,交由醫師做後續診斷與治療。

在德國漢堡協助乳房觸覺檢查的皮婭‧海默林21歲時因為青光眼而喪失視力,因緣際會得知「發現之手」並接受訓練,她不在乎正統醫療機構對於醫學觸覺檢查員的評價,僅表示能為乳癌防治盡一份心力,讓她開心且自豪。

乳癌 患者 醫師

延伸閱讀

花蓮慈濟推乳癌篩檢AI軟體 準確率可達9成

疫情趨緩 扶輪社辦偏鄉乳癌篩檢 為婦女健康把關

中衛推「粉紅絲帶」公益口罩 26日開賣每盒299元

還在跑林宥嘉演唱會 蘇珮卿確診乳癌崩潰

相關新聞

生在學霸世家 媽媽還是史丹佛教授 卻不愛讀書只想當明星》演員蜜兒:謝謝媽媽挺我追夢

在史丹佛任教多年,郭岱君直言,她看過太多「不快樂的學霸」了,即便女兒不擅長讀書,她也試著放下期待,並在學習放手的過程中發現: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模樣,才是真正愛孩子。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赴美陪讀變身名廚、還學中醫 她:媽媽努力跳脫舒適圈 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婚前,Choyce是百萬年薪的業務;當媽媽後,她帶著一雙兒女玩遍世界,成了知名部落客;孩子大了,她赴美陪讀,自己也進廚藝學校拿學位,還到四季酒店當廚師;如今,她正在攻讀中醫碩士。「永保動能、放膽追夢」是Choyce的人生哲學,也是她希望教會孩子的。

全職育兒16年重返職場 她53歲奪金鐘獎60歲開咖啡館: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的人生也是

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的人生也是。劉玉嬌曾全職育兒十多年,在小兒子十歲時,重新找自己。她做廣播做到得金鐘、打桌球打到變教練,還在60歲時考上杯測師、開了咖啡館,「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吧!」

當了醫生卻脫下白袍追夢》作家楊斯棓:孝順 不代表要將父母的期待照單全收

出身醫生世家,又是長子,楊斯棓從小就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當上醫生後,卻毅然離開診間追夢,「我不想因為孝順,就過著『複製貼上』的日子,我想過我的版本的人生,重新定義『孝順』這兩個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