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要伊朗無條件投降 卻造成MAGA內部分歧矛盾?
以色列與伊朗結果誰勝誰負? CNN:關鍵在「這組數字」
台股上漲145點收22,356點 台積電漲10元收1,055元
白色恐怖
聯合報黑白集/當國家不要你
張立齊原本籍籍無名,最近卻因遭陸委會「註銷戶籍」,成為首位因定居大陸而喪失台灣身分的國民。張立齊喊冤說他未申請大陸戶籍,其「定居證」也已在去年六月到期作廢;陸委會卻以他領有定居證為由撤銷其戶籍,使他...
民進黨何須畏懼「中正」
內政部聲稱修改「中正路」名稱是「法定義務」,高舉「去威權化」與「轉型正義」的旗號,不斷向地方政府既懷柔又施壓。劉世芳上台一年不見正面政績,卻只見狠逼陸配、拆散家庭,反觀對詐騙集團猖獗、校園毒品氾濫侵...
人生逆轉學/歷經傷慟與邊緣 攝影家何經泰更懂放下執著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雙年展 以藝術行動回應白色恐怖與島嶼創傷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Green Island Biennial)今(13)日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禮堂舉辦開幕記者會,除公布本屆23組國內外藝術家作品及相關活動,並於...
大葉大學生改造白色恐怖偵訊室 入圍文資創意獎
大葉大學空設系學生參加文資創意獎競賽有4件作品入圍,有學生關注人權議題,將白色恐怖時期偵訊室改造成展覽館,員工宿舍改造為花園,透過種植植物等設計,象徵新生與突圍。彰化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學生報名參加...
5月19日白色恐怖記憶日 內政部3面向續推轉型正義
行政院核定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內政部今天強調,轉型正義工程是國家責任,會繼續推動清除威權象徵、回復被害者權利等工作,並透過辦理研習營、戶外走讀等多元形式,帶動不同世代對轉型正義認知與積極行動...
民團中正紀念堂前舉辦黑臉行動 反思白色恐怖影響
辜寬敏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今天在中正紀念堂主體建築前廣場舉辦「找回消失的她們」黑臉行動,他們以「塗黑臉龐」的方式,具體呈現白色恐怖留給台灣社會的恐懼陰影,希望喚起社會對白色恐怖女性受難者的關注。蔡瑞月文...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文化部長李遠:積極推動轉型正義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舉辦「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典禮,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示,身為受難者家屬會積極推動轉型正義。這也是白色恐怖記憶日第一次由官方文化部接手舉辦。2024年4月18日,行政院正式核定5月...
綠島人權園區新增名錄揭牌 李遠:盼寫白色恐怖書
國家人權博物館政治受難者名錄更新增至1萬2060名,文化部長李遠和受難者今在綠島人權園區一起為新增名錄揭牌,受難者帶家屬在密密麻麻名單中尋找名字;李遠盼未來能寫一本和白色恐怖有關的書。今天上午白色恐...
519白恐記憶日將至 蘇貞昌展示美麗島大審卷宗
519白恐記憶日將至,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辦公室今天表示,蘇貞昌昨天與文化部長李遠等人,參訪曾為「美麗島軍法大審」現場的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並首度展示當年為美麗島事件被告辯護的相關卷宗。5月19日是白...
民團:藍白刪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清洗歷史記憶
519行動組合等民間團體今天透過聯合聲明表示,藍白兩黨聯手通過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將原本草案中的「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強行抹除,這是藍白主導下的記憶清洗,更是對台灣轉型正義進程的嚴重傷害。...
一堆眼睛在監看 李仲生畫作揭白色恐怖下的摧殘與壓力
台灣現代繪畫先驅之一李仲生,1955年不告而別結束台北安東街畫室,一直傳聞與白色恐怖有關,李仲生多年後則強調只因他患風濕。彰化美術館年底將舉辦李仲生與學生作品展,李仲生故事館明年也將落成,相關謎團可...
【專家之眼】為何得死戰獨裁?賴清德是藏鏡人嗎?
為了不讓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化,健全的民主政治需要強有力的反對黨,或者最低標準,人民要小心選擇站在執政黨立場的時機,別助紂為虐、未來害到自己。然而,從面對「反綠共戰獨裁」集會的若干言論來看,有權者從上...
小學生被要求背白色恐怖受刑內容 高市府將調查
國民黨高市議員許采蓁今天表示,接獲陳情得知高市某國小教師竟要求小五學生背誦白色恐怖受害者受刑內容,質疑此舉是散播仇恨教育。教育局長吳立森表示,會立即調查。許采蓁今天在議會質詢時拿出家長陳情內容,表示...
高雄某國小老師遭爆要學生背誦白色恐怖受難者「遭刑求遭遇」 引不滿
政治意識形態入侵校園情形嚴重,議員踢爆,高雄某國小五年級老師使用不適當教材,一名社會課老師補充教材充斥白色恐怖受難者及戒嚴時代黨外異議人士遭遇的對待,內容暴力、血腥,除要求小學生背誦還要隨堂考,質問...
人權館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 轉型正義再向前邁進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舉行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由文化部長李遠與受難者及其家屬代表等共同為紀念碑揭牌。將更新後的名字碑石安置於紀念碑上,象徵對歷史的尊重與轉型正義。在基隆深美國小童聲合唱團、兒...
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揭牌 文化部長:我在這裡跟舅舅重逢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日舉行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政治受難者高一生孫子、長號演奏家高崇文表示,回顧歷史、追尋事件原貌,並非為了追求仇恨與對立,而是還原真相,給予受難者客觀的評價。「我也在這裡跟我...
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 李遠嘆終於和舅舅名字相遇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舉行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名錄從原本8079位新增至1萬2060位。文化部長李遠今天致詞時表示,只要他在這個工作一天,轉型正義不會停止。李遠表示,他等待這一天已...
從類比到數位AI!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自即日起至7月13日於三樓推出「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由館內策展人余思穎策劃,展出17位臺灣與國際藝術家的當代紀實影像,包含(依英文姓氏排列):張乾琦、周慶輝、全明...
全台拚去蔣/用「新威權」清除威權象徵?3原因難突破
今年適逢前總統蔣中正逝世50周年,民進黨政府續拚「去中正」,更統計出各縣市仍逾200處有蔣中正塑像及相關命名空間,中央機關也逾400處待處置,全台685處威權象徵遭列管,學者看法兩極,一方面要求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