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立院二讀國會調查權 法人團體若拒提供資料可罰10萬

中進口大量晶片、石油 發改委嗆:難道出口國產能過剩?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研究室主任金賢東。(取材自財聯社)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研究室主任金賢東。(取材自財聯社)

歐美對中國新能源領域「產能過剩」的指責升溫,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駁斥,「認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產能過剩』了,這是站不住腳的。」他突破盲點指出,中國每年大量進口晶片、飛機、大豆、原油等商品,這些商品出口國難道都產能過剩?與此同時,中美經濟工作組會議在華盛頓舉行,雙方也再次就工業產能過剩的議題交鋒。

近期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德國總理蕭茲在訪華行程中都提到「產能過剩」。葉倫日前並表示,不排除採取任何應對措施,包括徵收額外關稅,以阻止大量廉價商品湧入美國市場。

香港文匯報報導,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3.6%,低於2023年的75.1%,是2020年二季度以來新低。分行業看,汽車製造業、新能源相關的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建築產業鏈的非金屬礦物製造業等產能利用率下降較快。市場擔心產能利用率數據偏低,可能指向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風險。

金賢東17日在出席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發布會時表示,從中國近幾年數據看,產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動比較大,第一季產能利用率相對低一些,第四季相對高一些,與春節假期等因素相關。

金賢東強調,對於產能問題,要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適度的產大於需有利於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有些方面把產能問題與國際貿易掛鉤,認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產能過剩』了,這是站不住腳的。中國每年大量進口芯片(晶片)、飛機、大豆、原油等商品,那麼這些商品的出口國難道都『產能過剩』了嗎?」金賢東強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供給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國家在各自強項產業的產能大一些,在其他產業的產能小一些,這是由各國的比較優勢決定的。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共同發展。」

在中美經濟工作組舉行第四次會議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會見中方代表團一行。 (取材自中國財政部網站)
在中美經濟工作組舉行第四次會議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會見中方代表團一行。 (取材自中國財政部網站)

另據中國財政部官網消息,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16日共同主持召開中美經濟工作組第四次會議。中美經濟工作組會議在華盛頓舉行。

美國財政部16日在會後的新聞稿說,會議討論了「平衡增長」的議題,美國繼續表達對中國非市場做法和工業產能過剩的擔憂。雙方還就反洗錢問題進行首次聯合交流,並稱兩國「都同意進一步討論這些問題」。

而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則在會後駁斥產能過剩的指控。他批評,將產能過剩政治化,將經濟問題和安全問題聯繫起來違背了經濟規律,損害了中國產業和全球經濟穩定。

當地4月16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美國華盛頓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共同主持召開中美經濟工作組第四次會議。(取材自財政部網站)
當地4月16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美國華盛頓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共同主持召開中美經濟工作組第四次會議。(取材自財政部網站)

相關新聞

字節跳動「豆包」 成中國大陸最受歡迎AI聊天機器人

中國大陸科技公司字節跳動推出的「豆包」大模型,已成為中國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

國際招商月 福州獲投資逾5300億

在5月18日於福建福州舉行的「萬商雲集有福之州」全球招商大會上,福州市現場簽約70餘個項目,總投資額超1200億元(人民...

軟銀證實清倉阿里股票 馬雲成為阿里第一大股東

軟銀集團宣布已出售其持有的幾乎所有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持股比例已降至接近零。這證實了今年1月的傳聞,當時有消息說軟銀持有...

手握一項「關鍵業務」 大陸電商基層員工1年收賄逾4億

中國前不久偵破一起民營企業內部腐敗案件。王某是電商平台基層營運人員,因為手握傢俱類官方旗艦店入駐的初審許可權,他在短短一...

璩靜離職前已自己開公司 李彥宏對員工說:你們才代表百度

昨天才被證實已離職的百度前公關副總裁璩靜,在仍擔任副總裁期間已自己另成立一家公司;據《第一財經》報導,今年4月24日深圳...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