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流感、新冠肺炎來襲 醫示警2病毒較致命:應接種疫苗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目前有多種呼吸道疾病流行,其中新冠與流感病患相對容易出現重症與併發症,呼籲民眾能打疫苗還是盡量打。記者侯永全/攝影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目前有多種呼吸道疾病流行,其中新冠與流感病患相對容易出現重症與併發症,呼籲民眾能打疫苗還是盡量打。記者侯永全/攝影

「門診求診人數暴增好幾倍,即使是禮拜天上半天要休診前,還有40、50個人在門口候診!」耳鼻喉科樊醫師如此指出,顯見呼吸道疾病疫情不斷升溫。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受訪時也表示,目前有多種呼吸道疾病流行,其中新冠與流感病患相對容易出現重症與併發症,呼籲民眾能打疫苗還是盡量打。

多種病毒同時流行

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近期流感疫情逐漸升溫,上週類流感就診人數就達5萬人次,加上新冠疫情尚未消止,同時在門診也能見到腺病毒、黴漿菌、鏈球菌或一般感冒的病患。春節與聖誕假期將至,呼吸道疾病傳染的狀況恐怕再度加劇。

一名鏈球菌加黴漿菌重複感染的70歲婦女自訴她的痛苦遭遇表示,感冒後連續三天無法躺著睡覺,只能坐著睡覺,睡眠品質三天都很差,咳到喉嚨腫痛,無法言語,一講話就痛,她這幾天都是吃各種消炎、止痛、鼻塞、喉嚨成藥,也不斷喝熱開水與含喉糖,但狀況仍不見好轉,只好出門看診。

提防新冠與流感

陳木榮說,因為咳嗽、流鼻涕或發燒而到診間求診的病患,從五月以來陸續都有,但過往7、8月病患人數都會比較少,但今年病患人數卻沒有像往年一樣減少,9月到12月的病患人數也有增加的趨勢。

他指出,不僅流感,最近也能看到新冠肺炎、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肺炎與腺病毒的病例,雖然症狀都是咳嗽、流鼻水,但還是有些微不同。像是流感就會發高燒、肌肉痠痛;黴漿菌則會導致患者久咳不止,但卻沒有鼻涕或痰;若民眾感染腺病毒,則會出現連日高燒的狀況。

打疫苗增免疫力

陳木榮指出,其中比較需要注意的病毒是新冠肺炎與流感,因為這兩個病毒比較容易出人命,建議有症狀民眾還是可以進行新冠肺炎的快篩,確認一下病毒種類。他也指出,流感與新冠肺炎之所以會研發出疫苗,就是因為這些病毒比較容易出現重症或併發症,所以如果「能打疫苗還是儘量打疫苗」。

防疫醫師劉裕誠也提醒,流感病毒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但也可能經由接觸傳播,除了戴好口罩以外,也要維持勤洗手的好習慣,其中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尤其是65歲以上、免疫功能較差的長者。

他也整理出預防流感把握六大原則:「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勤洗手咳嗽戴口罩」、「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要警覺流感症狀」、「有危險徵兆要儘快就醫」、與「生病要按照醫囑治療」。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新冠肺炎 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 黴漿菌

延伸閱讀

高齡長者打疫苗後死亡僅獲賠7萬元? 衛福部解釋、公布死因

台中最美接種站挑戰最複雜施打 猴痘高危族打好打滿

機場採檢逾半數流感 …僅驗出1例黴漿菌 羅一鈞:不意外

兒科醫加班工作!陸呼吸道病患未減 醫指部分合併感染流感、黴漿菌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新冠確診變多了!醫揭「KP.2恐釀新一波流行」 成人中鏢都有一症狀

新冠再起!小兒科醫師陳敬倫表示,最近確診的病人變多了,尤其大人發燒很高機會篩出陽性,這可能是新病毒株KP.2造成的新一波流行。陳敬倫也提醒,新冠沒有特效藥,但容易傳染給別人,如果能及時檢測,就能做好防護。

YouBike昨晚全台大當機 微笑單車道歉曝原因

全國YouBike系統昨晚發生異常,無法借還車輛。微笑單車公司今早表示,因昨晚9時進行系統效能調整,負載升高導致異常,未...

今起梅雨滯留鋒徘徊連炸4天 吳德榮:慎防雷擊、強風、瞬間大雨

梅雨開炸了,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今起4天梅雨滯留鋒南北徘徊,民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