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煙火秀慶大谷日!大谷翔平第13轟討回全壘打榜領先

施工意外!陸軍二支部美崙營區工程鷹架倒塌…6名工人受傷

歌迷退票聲不絕 大陸「演唱會經濟」快被玩完了?

船員發燒、腹瀉受困船上5天 北醫附醫遠距醫療解圍

北醫附醫提供的「遠洋船隊遠距照護模式」,今年8月已經完成3例遠洋視訊診療。圖/北醫附醫提供
北醫附醫提供的「遠洋船隊遠距照護模式」,今年8月已經完成3例遠洋視訊診療。圖/北醫附醫提供

一艘遠在阿拉斯加海域作業的遠洋漁船,突然發生船員發燒、急性腹痛等狀況,距離預計返回基隆港還有5天航程,醫療處置迫在眉睫。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隨即啟動「遠洋船隊遠距照護模式」,安排急診科醫師視訊看診,及時排除危機,成為北醫附醫提供遠洋遠距照顧模式的首例。

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表示,北醫附醫八月收到第一例的遠距診療需求,該船隻位於阿拉斯加海域,船長通報船員發燒超過38.4度,有頻尿、全身虛弱、血壓高及心率過速等症狀。遠距醫療中心緊急找尋急診科醫師協助應變,研判船員可能有攝護腺肥大及感染等問題;經醫師指示服用抗生素及退燒藥一天後,船員頻尿及睡眠狀況均有改善,食慾也增加,身體狀況獲得改善並於5天後平安返回基隆港口。

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實際體驗遠距醫療的便利,而遠距醫療無遠弗屆的特性,可讓原本的醫療照護創新並更有可近性,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受益。

北醫附醫今年3月起與國內散裝航運龍頭「慧洋海運集團」、「漢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建置「遠洋船隊遠距照護模式」,將過去衛星電話看診提升為視訊診療模式,醫師不再只是透過語音瞭解病患主訴,而是透過視訊看到實體症狀與病徵,更正確執行醫療評估與用藥建議,8月至今已完成3例遠洋視訊診療,全面增進遠洋船員的醫療權益。

北醫附醫副院長張詩鑫表示,以往遠距醫療照護模式多運用於偏鄉等陸上地區,搭配直升機、救護車等方式將病人送醫。相較之下,海上醫療狀況難與陸地比擬,遠洋漁船若離岸過遠,只能選擇緊急靠岸執行醫療業務,對於船員健康是一大挑戰,專業醫療諮詢更顯重要。

疫情後,遠距醫療僅適用服務五類對象,包含急性住院病人出院後3個月內的追蹤治療、機構住宿式類長照機構住民、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法令規定病人、政府核准居家醫療收案病人、國際醫療病人限於外國人。

北醫附醫提供的「遠洋船隊遠距照護模式」協助在阿拉斯加海域作業的遠洋漁船船員改善發燒、腹瀉症狀。圖/北醫附醫提供
北醫附醫提供的「遠洋船隊遠距照護模式」協助在阿拉斯加海域作業的遠洋漁船船員改善發燒、腹瀉症狀。圖/北醫附醫提供

北醫 遠距 醫師

延伸閱讀

船員急病受困遠洋 北醫附醫SOS視訊診療救命

今年首例本土傷寒!北部男性腹瀉一個月 曾去離島吃生蠔

中元節普度品驗出農藥殘餘! 新北驗出7項化學物超標恐傷腸胃

院長講堂/馬惠明吃蔬果養生,靠太極拳找到身心密碼!轉戰急診讓猝死的存活率提升10倍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