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2年...北部傳30多歲女腦膜腦炎死亡 超罕見感染途徑曝光

玩水示意圖。圖/Ingimage
玩水示意圖。圖/Ingimage

時隔12年,我國又現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北部30多歲女性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發腦膜腦炎,病程進展快速,在8月1日死亡;該個案發病前曾至一間室內親水遊樂館,現已已預防性停業。

曾淑慧說,確診個案為北部30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今年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後續病程進展快速,於8月1日死亡。

曾淑慧表示,當時診療醫院通報不明原因腦炎,採集檢體送疾管署實驗室檢驗,確認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地方衛生單位已對該室內親水設施進行環境採檢以釐清感染源,並依請業者預防性停業及進行環境清消。

曾淑慧說,該個案7月21日至7月24日曾前往該設施兩次,目前仍在釐清感染源,也還在疫調中,該感染約有7天潛伏期;她提醒,如果有前往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惡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為淡水湖泊、河流中自然生存的單細胞寄生蟲,喜好溫暖環境,能生存於46℃的溫熱環境中,在更高的溫度下也可短暫存活。溫暖的淡水(如湖泊及河川)、溫泉水、工廠排出的溫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其蹤跡。

曾淑慧說,人類可能在自然水域活動時,將病原體吸入鼻腔,並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也不會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人類病例罕見。潛伏期約1至7天,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噁心、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昏迷等腦炎症狀,發病後死亡率約99%。

曾淑慧提醒,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好發於夏季,民眾戲水或泡溫泉等活動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在自然水域戲水時,也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

曾淑慧說,該疾病的發生率並不高,我國曾在2011年有確診一例因接觸溫泉水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根據監測資料,1965年在澳洲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病例,國際間近5年於巴基斯坦及美國持續有零星個案,巴基斯坦每年約10例,而美國每年約5例,以7-8月為多,美國自1962年至2022累計157例,去(2022)年泰國及今年印度亦曾有零星感染案例。

寄生蟲 溫泉 發燒 頭痛

延伸閱讀

登革熱燒進台北市、新竹市 台南市本土病例累積破千例

挪用經濟部180億元預算遭質疑 疾管署解釋原因

男男性行為者有望捐血!疾管署曝一前提今年有機會達成

獨/4單親媽攜幼賣地瓜突停業2天 竟是生意火紅遭檢舉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永豐化學造假被停業 醫院輸液告急

市占逾七成的輸液大廠「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屢次違規,日前因展延許可證時,被發現實驗數據造假等,遭到食藥署勒令停業,...

聯經慶祝50歲 邀10作家開講

為慶祝成立五十周年,聯經出版公司以「聯結的力量」為主題,籌辦論壇,請來十位不同領域作家各自談述觀點,希望藉由知名講者的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