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3會考/民眾黨遊行地點近成功高中考場引考生憂心 國教署回應

新北泰山命案凶嫌死者皆志願役…男失控掐死女友 憲指部回應

台南多處停電!奇美博物館、東區購物中心一片黑 影響範圍及戶數待查

政院通過行人交通安全綱領 將從四面向強化改善

撇除行人地獄的稱號,交通部、內政部及教育部今(25)日前往行政院院會報告「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提出四面向19項行動方案,宣示政府貫徹執行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的決心。

交通部指出,112年1-3月30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812人,其中行人為103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人,未有好轉的情形,並揭露行人死亡人數中,六都合計63人明顯高於非六都40人,而非六都中又以彰化縣較為嚴重。以行人每十萬人死亡來看,基隆市居冠超過1人以上,新竹市及3個離島維持零死亡。同期自我比較增加較多前三名為台北市、台南市及基隆市,呼籲縣市首長應更加重視,並訂定112年目標行人死亡人數達歷年最低。

為降低行人交通事故死傷,「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列出工程、教育、監理及執法4面向,並提出19項行動方案,其中以工程面向行動方案九項為最多,主要在建構安全的行人通行環境。由於違規件數與受傷人數趨勢一致呈現增加情形,本次行動綱領監理面向提出五項,此外,教育面向三項、執法面向二項,監理、教育及執法主要建立國人正確用路觀念及導正違規行為。

在工程面向,將進行路口行人安全設施改善、改善人行道、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減少路側障礙物、提升非號誌化路口安全、建構完善人行道設計法規、落實行人環境項目考評、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檢核」機制。

教育面向將從學校教育著手,擴展至社會教育,例如,將行人優先停讓文化納術課程模組重點主軸、規劃路老師深入社區村里、路口及事故地點向高齡者宣講並透過中央及地方縣市政府分進合擊推廣停讓文化。

監理面向,則會採取違規矯正及講習換照、機車駕訓加倍推進、機車道路安駕再提升、違規清點吉霸王車牌照追繳及路口停讓安全有保障等。執法面向則會加強重點項目執法,包括路口不停讓行人、非號誌化路口未停車再開、人行道違規停車、取締道路障礙,以及路口科技執法,落實執法取締及新增14處。

為推動行人安全,中央及地方縣市應並重及分工合作,由中央負責政策法令,地方縣市落實執行。交通部已訂有考核機制,包括5-7月週週視導縣市行人安全環境改善情形,每月於記者會中公布執行績效,並於年度道安考評,將行人納入考評項目。

交通部指出,給行人一個安全的用路環境,保障國人生命安全刻不容緩,有賴中央部會及地方縣市政府通力合作落實執行各項行動方案。每個人可能是駕駛人,也可能是行人,需要國人有正確用路觀念及養成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定習慣,才能澈底擺脫行人地獄之名,朝向交通事故零死亡的願景邁進。

交通部 教育部

延伸閱讀

政院拍板道安行動綱領 推動行人示範區限速30公里

補班太痛苦!政院拍板明年中秋、國慶沒連假

工程失靈 路口改善死傷卻未降

「行人地獄」血淚鋪成 政院擬投入400億洗刷惡名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