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傳溺水意外!19歲高三生河堤嬉戲落水 無呼吸心跳急救中

議場大混戰!藍白聯手拚國會改革今立院三讀 韓國瑜出招採舉手表決

1111雙胞胎日 北市去年新生兒每10人就有一對雙胞胎

1111雙胞胎日活動,聚集各年齡層雙胞胎共襄盛舉。圖/仝澤蓉攝影
1111雙胞胎日活動,聚集各年齡層雙胞胎共襄盛舉。圖/仝澤蓉攝影

1111不只是購物節,也是台灣的雙胞胎日,在出生率節節下降的今日,雙(多)胞胎出生所占比例不降反升,由社團法人台北市雙胞胎協會與國立空中大學聯合主辦「雙(多)胞胎相見歡暨親子運動會」,今天下午在空中大學舉行,現場聚集50多對雙胞胎 ,主辦單位希望透過各項親子活動,籲請政府與社會各界重視雙多胞胎孕產婦與家庭的需要。

今天的活動安排相當多元有趣,包括1-2歲的雙胞胎小朋友推蹺蹺車,雙胞胎親子穿衣賽、親子S行三角錐來回、親子九九乘法賽以及雙胞胎踢毽子比賽等。

會場看到許多模樣可愛、相似度百分百的寶寶們滿場跑,成為矚目焦點,還有爸媽們大手牽小手參與趣味競賽,熱鬧非凡 。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台北市2022年出生的單胞生產為1萬3829人,雙胞胎則有687對,還有12個是三胞胎以上,相當於雙、多胞胎嬰兒就占了10%。以往在高風險妊娠的照顧上,並沒有特別關照雙胞胎和多包胎的需要,未來在政策考量上,確實需要多關照雙(多)胞胎家庭的需求。

本身也是雙胞胎的雙胞胎協會創會理事長、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玨表示,政府不斷提出在少子女化下要國家養,也在社安網提出要接住每一個嬰幼兒,但放眼望去政府究竟替為國家增產報國的雙多胞胎與家庭做了甚麼?

以推動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計畫來說,看到的多是對未婚媽媽或家暴、中低收入戶的孕產婦追蹤,卻少有對雙(多)胞胎家庭追蹤協助。

張玨認為,政府要拿出魄力來,從重視雙多胞胎孕產婦與家庭的需要,才能全面展現提升少子女現象的誠意。

雙胞胎兄弟活力十足參加雙胞胎日活動。圖/仝澤蓉攝影
雙胞胎兄弟活力十足參加雙胞胎日活動。圖/仝澤蓉攝影
台北市雙胞胎協會邀請多對雙胞胎出席1111雙胞胎日活動。圖/仝澤蓉攝影
台北市雙胞胎協會邀請多對雙胞胎出席1111雙胞胎日活動。圖/仝澤蓉攝影
1111是台灣的雙胞胎日,雙胞胎協會在國立空中大學舉行雙(多)胞胎相見歡暨親子運動會,現場聚集50多對各年齡層的雙胞胎。圖/仝澤蓉攝影
1111是台灣的雙胞胎日,雙胞胎協會在國立空中大學舉行雙(多)胞胎相見歡暨親子運動會,現場聚集50多對各年齡層的雙胞胎。圖/仝澤蓉攝影

親子 雙胞胎

延伸閱讀

7天變1個月 北市「治安風水師」挨批申請空窗遭竊誰負責

人工流產也算活產 新北、高雄新生兒死亡率高居前二

八八風災痛失3孩子!小林村夫婦獲醫院協助生回雙胞胎 2名兒子已經6歲了

台北市立動物園慶109週年 盼成亞洲旗艦動物園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賈新興:熱帶擾動醞釀成颱機率2至3成 20日起至6月下旬降雨偏多

把握這幾天好天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指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