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法闖關!立院大亂鬥 國會改革案引爆衝突

幸運兒看展中大獎?大樂透1.97億頭獎一注獨得 獎落這縣市

把握周末好天氣!下周一起雷雨炸3天 「這2天」水氣最多

碳交所舉辦首場碳權論壇 共商企業解方邁向淨零未來

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碳權交易所與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日前舉辦「國際碳關稅的挑戰與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的碳權課題」論壇,現場吸引超過100位鋼鐵、金屬製造、塑膠以及光電等產業界人士熱情參與。

論壇邀請經濟部、高雄市政府代表與碳權領域專家學者就「國際碳關稅下企業與政府的因應之道」及「碳權交易如何帶動淨零轉型」議題共同交流,以推動臺灣淨零轉型為目標,為企業緩解「碳焦慮」提出永續治理方針及策略。

證交所暨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於致詞表示,這次論壇是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里程碑,匯集產官學專家共同交流,為臺灣淨零轉型方向及推動提出寶貴建言。

碳交所初期將持續積極投入碳權人才培育及碳權交易諮詢,推廣碳盤查與碳權管理的觀念與技術,幫助企業瞭解碳定價及碳關稅因應策略,強化臺灣企業的氣候韌性,共同實現臺灣2050年淨零排碳的願景。

高雄市政府秘書長郭添貴提及,近日議會通過的「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為臺灣六都首部地方淨零法規,不僅展現高雄積極減碳的決心,更能帶動產業轉型,創造減碳產業的產值與就業機會。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指出,剛成立的「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未來將作為跨域合作、對話、交流的協力平台,匯集相關領域專家、相關技術與論述的研發能量。

論壇特別邀請到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與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進行專題演講。

李君禮表示,面對國際碳關稅議題,政府已提供各項輔導資源與工具,並結合產業公協會力量,逐步強化產業的碳管理能力,亦希望未來透過碳定價機制,能進一步帶動國內綠色成長與低碳技術發展。

李堅明則以創新方式計算,提出台灣每人約承擔545美元的「碳負債」,高於世界平均的315美元,認為台灣企業需要「碳覺醒」。

李堅明亦肯定碳定價將會是帶動國內淨零轉型的關鍵推力,未來將透過碳交所價格發現的功能,加速低/負碳科技商業化,強化國際合作,提高企業減碳雄心,實踐淨零目標。

「國際碳關稅下企業與政府的因應之道」小組座談由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蔡宏政主持,李君禮、高雄市環保局局長張瑞琿、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郭瑞坤、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右仁與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組長副教授佘健源一同交流,共同探討在國內外不同制度環境、產業結構與政經情勢下,臺灣產官學如何協力因應,強化產業界對於碳交易資訊及概念的掌握,完備碳權相關法令、政策、諮詢與人才培訓。

「碳權交易如何帶動淨零轉型」小組座談則由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李堅明、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及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進行與談,共識未來應建立為社會所信任的碳權交易機制,協助臺灣企業掌握產業轉型、能源轉型的重要契機,並在兼顧環境與社會的公正轉型的同時,開創更創新、更公平、更有效能的淨零願景。

論壇獲得與會企業代表的熱烈迴響,並為未來碳權政策制定及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中山大學 減碳 關稅

延伸閱讀

碳交所成功舉辦首場碳權論壇 共商企業解方邁向淨零未來

全球10大超高建築首例 台北101獲LEED+WELL雙白金認證

「國際碳關稅的挑戰與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的碳權課題」論壇 30日登場

新聞中的法律/碳交易潛藏的法律風險

相關新聞

撥補台電導致略升…國債新高 每人背債27.4萬元

財政部近日公布最新國債鐘,平均每人負債廿七萬四千元創歷史新高,遭立委砲轟國債鐘破表;不過,財政部晚間火速發布新聞解釋,至...

缺工缺料…衝擊前瞻軌道建設 非軌道工程也受災

交通缺工缺料問題嚴重,各地公路、捷運工程進度大受影響,尤其政府推動前瞻計畫,軌道建設更成重災區;雙北捷運局都說,缺工缺料...

桃園頻停電 台電:供電有長程規畫、至2030年發電可淨增910萬瓩

桃園市近期頻繁發生停電事故,台電供電能力因此遭到更多質疑,台電今日對此表示,新增機組發電量高於退役的機組,遠程看到203...

【重磅快評】台灣能源轉型卡關了?

時序過了立夏,霧季接近尾聲,日照時間增加,照理說供電應該趨於穩定,但現況不然,無預警停電頻率增加,民眾的不便明顯增加,根...

4月出口低於預期但連6紅 近期展望如下了雨綠肥紅瘦

財政部今(8)日公布4月海關出口統計,4月出口374.8億美元,較上月減 10.4%,較上年同月增4.3%,雖相比去年同...

賴清德出席工總理監事交接 理事長潘俊榮首提:建議政府考慮核能

工業總會今舉行理監事交接,準總統賴清德也應邀出席,新任理事長潘俊榮表示,工總與政府應該一起為企業界、產業界解決問題,而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