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覺、蒐證、求助」3招 拒絕數位親密關係暴力!

市府社會局呼籲民眾可透過「警覺、蒐證、求助」三要,終止數位親密關係暴力。(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市府社會局呼籲民眾可透過「警覺、蒐證、求助」三要,終止數位親密關係暴力。(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文/李瑰嫻 ◎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MOOK】

  「我已經定位你的GPS,怎樣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要是敢跟我分手,我就把親密照片放到網路上流傳!」曾經的親密伴侶變成恐怖情人,暴力威脅因濫用網路科技而變本加厲,「數位親密關係暴力」成為防範家暴的首要議題。

  「數位親密關係暴力」是指具有親密關係的一方,利用網路論壇、通訊軟體等數位科技,對另一方施以跟蹤騷擾、威脅控制及性勒索復仇性色情等各式暴力的傷害行為。受害人只要透過報案告發,司法單位與社工就會伸出援手,共同打擊這項犯罪不法。

  根據衛福部去(110)年發表的「臺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統計調查」顯示,每5名婦女就有1人在一生中曾經遭受親密伴侶的暴力對待。近來層出不窮的數位暴力案件,包含「數位科技」、「親密關係」及「暴力行為」三要素,常見行為有施暴者跟蹤騷擾、威脅控制及盜用帳號等,更嚴重者甚至威脅散布私密影片,讓被害人深陷恐懼,心理留下陰影。「通常數位暴力不會單一發生,會合併傳統肢體、精神、性暴力等,不脫攻擊與權力控制的本質。」市府社會局家防中心組長鄭慧敏解釋。

施暴者透過網路對被害者定位、威脅或偷拍、甚至散布性愛影片等,造成被害者身心極大壓力及恐懼(圖為模擬對話)。(圖片製作/MOOK)
施暴者透過網路對被害者定位、威脅或偷拍、甚至散布性愛影片等,造成被害者身心極大壓力及恐懼(圖為模擬對話)。(圖片製作/MOOK)
  常見親密關係暴力案例之一,如:小婷和前男友阿仁(均化名)交往1年多,分手後阿仁還是對她窮追不捨,希望繼續維持倆人親密關係。小婷之後認識新的交往對象,打算和阿仁斷絕往來,沒想到阿仁竟然傳來了一段偷拍影片,讓小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要是不和我繼續來往,我就把這段影片Po上網!」阿仁在通訊軟體留言威脅,甚至在社群網站意有所指地汙衊小婷,在共同的朋友圈指控小婷是「壞女人」、「男女關係很亂」等。受到無法說出口的報復性威脅,讓小婷情緒時時處於緊張狀態,也被恐懼逼得喘不過氣來,精神崩潰到必須看身心科,幸好身邊朋友發現異常,趕緊帶她報警尋求司法處理,加上社會局的社工也及時介入關懷,提供小婷周全的諮詢與扶持。

面對數位暴力處理流程。(圖片製作/MOOK)
面對數位暴力處理流程。(圖片製作/MOOK)
  「原來這不是我的錯。」小婷在社工與心理師開導下,擺脫罪惡感與自責,同時也透過司法管道終結阿仁的暴力行為,讓他再也不敢在網路上傷害脅迫。

  「性是比較隱私的議題,如果被打身上有傷,或是遭受性命威脅等,反而比較容易說出口。」鄭慧敏說,「網路的復仇式色情威脅,由於不知道會在哪個時間和平臺進行,對受害者而言壓力更大。」對於類似威脅案例,許多受害者寧可選擇隱忍退讓,鄭慧敏表示,這樣反而會讓加害者更加肆無忌憚。她強調:「暴力是循環的,不會因為容忍結束,因此面對數位威脅,必需及早求助、勇於求助,不要自己背負壓力,讓對方更猖獗。」

近年數位親密關係暴力案件頻傳,市府社會局製作「防治數位親密關係懶人包」,讓民眾遇到問題時能夠了解、防範及求助管道。(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近年數位親密關係暴力案件頻傳,市府社會局製作「防治數位親密關係懶人包」,讓民眾遇到問題時能夠了解、防範及求助管道。(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她說:「防範數位親密關係暴力有三要,要警覺、要蒐證、要求助,第一時間遏止暴力行為發生。」遇到通訊軟體暴力留言,被偷拍私密影像或要脅流傳、被盜帳號或網路跟蹤等,鄭慧敏建議,不要因為恐懼而刪除檔案,反過來充分利用翻拍、截圖或轉存,以蒐集與保全證據,同時向身邊朋友或尋求社工求助。

   市府與民間團體、司法單位攜手,共同打擊數位親密關係暴力!如果遭散布私密影像,可以透過衛福部「私ME服務網」進行申訴,要求協助下架影像,社工也會陪伴受害者,提供法律扶助和心理諮詢,站在同一陣線終止親密關係暴力的傷害循環。鄭慧敏呼籲,民眾或身邊親友遭受數位親密關係暴力時,請立即撥打報案專線110、全國保護專線113或各縣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求助,唯有正確的解決方式才能免於恐懼,避免數位親密關係暴力憾事發生。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3年No.05】

延伸閱讀

貴族學校男師遭爆「戀童癖」 愛看虐童影片遭判刑2年

內湖托嬰虐童案 業者勒令停業1年、罰102萬

影/小兒科病房「砰砰砰」聲!護理師疑虐嬰 醫院相關人調查處分

七寶媽背無防護幼兒練滑雪引發撻伐 被要求上親職課程

相關新聞

民俗月偵查隊 探索在地精采故事

農曆7月,是象徵「感恩」的時節,百工百業懷著虔誠心意,張羅中元普渡,不僅慎終追遠,也充分展現臺灣的人情味。

駁二共創2號基地 一銀倉庫變身城市美學新據點

在鹽埕街區矗立超過50年的斑駁臨港老倉庫,經整修後成為高雄設計最新發信地。駁二藝術特區第26座倉庫成員——第一銀行高雄倉庫,今年7月以嶄新面貌「駁二共創2號基地」登場,知名設計師聶永真及建築師伍偉廷的新工作室率先進駐,一樓街邊空間打造咖啡、選物店與藝廊空間,老鹽埕新氣象,設計與文創聚落正蓬勃成形。

奶茶控必收!接力9月美食月 高雄奶茶節甜蜜登場

茶品與奶味撞擊在一起,甘潤絲滑的味道總能讓人喝一口就愛上,9/2-9/3登場「高雄奶茶節」人氣度破表,高市府觀光局與高雄在地手搖飲料及咖啡烘焙等上百家餐飲業者合作,率先推出超值暖身活動,只要到指定店家消費滿300元,就送限量高雄美食卡及奶茶地圖手冊,造成瘋搶熱潮、如數送完,可見民眾對奶茶喜愛程度。

港都浪漫夜 賞夜景、享美食一次滿足

「告別白晝的灰,夜色輕輕包圍,這世界正如你想要的那麼黑……。」當夜幕升起,《夜太黑》的旋律讓人不由自主地輕輕哼唱了起來。每逢農曆七月,長輩顧及民俗禁忌,時常叮嚀要別太晚回家,只不過高雄夜太美,常令人流連忘返,捨不得太早離去。

義民節中元普渡 展現客家互助精神

「高雄市褒忠義民廟」可謂客家族群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7月20日(今年國曆9月4日)義民節及農曆11月12日義民爺公聖誕,都會舉辦盛大祭典。義民節傳統由四大庄頭輪流擔任「爐主」祭祀義民爺,除傳統豬羊牲禮外,為大士爺開光點睛及最後燒化等儀式,都是重要看點。祭祀後白米及上千份供品捐贈弱勢送暖,傳達義民互助精神。

中元忙糊紙:堅守百年傳統 打造全臺最大尊紙糊大士爺

許多臺灣民間中元普渡祭祀禮俗,隨著進入工商社會改變或消失,有百年歷史的小港龍湖廟,至今仍堅守原汁原味的傳統,於每年農曆7月14至16日舉辦為期三天的「大士爺祭典」,委由高雄市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陳志良藝師打造全臺最大尊的坐姿大士爺,為高雄極具特色的中元普渡祭典文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