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計畫、實心裡生活什物店/島作

留白計畫 blank plan 建築成為打卡熱點 【圖‧留白計畫】
留白計畫 blank plan 建築成為打卡熱點 【圖‧留白計畫】

【文‧張晉豪】

  繁忙枯燥的現代生活中,「儀式感」顯得更加重要,也許是晚餐後跟伴侶在家公園散步,或是上班打卡後泡杯咖啡。然而有沒有可能透過創意,為生活增添儀式感,帶來具象化的幸福?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所舉辦的「創意台中」,今年就將主題聚焦於「幸福臺中儀式感」,透過多組團隊,為生活挖掘更多的靈感,並看見臺中創意產業驚人的創造力。讓我們透過本屆兩組創意團隊的專訪,一窺今年「創意台中」從儀式感中帶來的幸福魔力吧!

  不少人對於留白計畫的印象是位在美術館園道的熱門打卡建物,門口的斑馬線宛如臺中版的披頭四《Abbey Road》專輯封面,蔚為風潮。然而創辦人Tony說明,留白計畫並非單指這棟建築,而是一個以永續理念打造,想要解決資訊落差的藝文整合平臺。

從活動深入認識臺中

  「其實我們團隊有九成的夥伴都不是臺中人!」從原本經營的國際旅遊平臺回到臺灣,Tony和好友創立留白計畫,並落腳在臺中,將位在五權西四街的建築視為基地,從品牌孵化、體驗設計到內容行銷,一步步串連地方文化、藝術及產業。團隊透過整合品牌職人、科學家、藝術家和傳統偶戲劇團,嘗試開發虛擬實境線上展間、光雕投影布袋戲以及農業 AI 應用工具和多元的互動體驗展覽,來拉近產業和群眾間的距離,期待能進軍國際市場。

  搬來臺中第3年,Tony發現到:「臺中是一個很具包容力的城市,有著很高的可塑性,大家都願意突破、嘗試!」因此在留白計畫漸上軌道、稍有餘力之時,團隊選擇參與「創意台中」活動,一起進行創意激盪。

留白計畫透過五感體驗傳遞生活美學(圖為Relight+NOISE _____ 直到我接近無限透明展覽) 【圖‧留白計畫】
留白計畫透過五感體驗傳遞生活美學(圖為Relight+NOISE _____ 直到我接近無限透明展覽) 【圖‧留白計畫】

從儀式感中慢下來

  「現代社會步調太快,我們想要引導大家空下一段時間專注在自己身上,找回生活中的儀式感,跟自己對話。像是吃麵時淋上一圈東泉辣椒醬,我認為那也是一種儀式。」藉著這次的參與,團隊深入臺中大街小巷進行實地調查,也更加認識這座城市。Tony透露展覽將以遊戲化的互動方式,藉由經典遊戲「大富翁」的概念,將儀式感的隨機性、限定性及必要條件等元素融入,為探索城市的過程增添樂趣。

  留白計畫在西區的基地,10月將舉辦墨西哥亡靈節的體驗活動,11月則與知名Youtuber合作探討社會議題,接著在臺北的林口也將有新場域誕生,在留白中持續探索各種可能性。

  位在南屯區黎明溝支線溪畔的實心裡生活什物店,是由臺中資深設計品牌實心美術創立的選物商店,近年發起的「島作」品牌活動,結合工藝、手作主題,受到不少人的關注與回饋。今年他們也選擇加入「創意台中」,在這座文創平臺上尋找更多受眾。

媒合創意的平臺

  實心美術創辦人孫明華分享,實心裡生活什物店是實心美術精神下延伸,屬於較個人的選物據點;但島作是透過透過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老師經過公平的評選,找尋生活與工藝之間平衡的普世價值,除了一般的工藝愛好者,也吸引不少選品業者和策展人,前來挖掘合作對象,這樣的概念正與「創意台中」不謀而合。

  「這次的策展內容可視為實心裡生活什物店與島作的現場延伸精華版,而且是強調此時此刻的臺中!」孫明華與工作室夥伴精選包含工藝、食物與閱讀等作品,並著重在創作者的專業度上:「就像『島作』的原則一樣,不同於常見的市集多為兼職工作者,我認為全職創作時,對於手中作品的態度,會更加厚重,那是一種生命的投入。」

實心裡生活什物店與島作獲眾多生活美學愛好者不少好評 【圖‧實心裡生活什物店/島作】
實心裡生活什物店與島作獲眾多生活美學愛好者不少好評 【圖‧實心裡生活什物店/島作】

為創作者搭起橋梁

  針對這次的「儀式感」主題,孫明華認為:「『創意台中』的命題很清楚,每屆相異的主題,可以持續從各種觀點切入,在熟悉的地方,用不同的視角認識臺中。」而無論島作或是「創意台中」,都是讓創作者可以被看見,且直接獲得回饋甚至購買作品來支持的平臺。

  參與這次的「創意台中」後,11月實心團隊也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閱讀市集,將舉辦3場書店論壇,並邀來兩位京都知名的獨立書店店主專題分享,明年4月的島作也將於10月公布入選者,緊鑼密鼓的安排將持續為臺中輸入源源不絕的創意能力。

【完整內容請見《文化臺中》第53期】

延伸閱讀

韓流來了!「麥當勞 x NewJeans」10月25日登台 打卡萌酷兔兔包裝 粉絲嗨:直接吃爆

陳建仁:侯友宜團隊抹黑造謠 勿為選舉傷害台灣民主

新北群募產品一次看! 10/22林口三井OUTLET免費體驗

台灣工藝史首例 粘碧華成國家工藝成就獎首位女性得主

相關新聞

匠師讓老建築如獲新生

  在工地現場忙進忙出,無畏風吹日曬,每日揮灑著無數的汗水,不敢絲毫怠慢的工匠團隊,是古蹟及歷史建築順利修復完成的靈魂人物,不管是大木作、小木作及泥作匠師,大家相互合作,為了保留舊有的建築構件,無不費盡心力在細節處下功夫,可謂用心良苦、功不可沒。

古蹟修復 兼具使命與責任

  古蹟都是前人所留下來的重要文化資產,每處古蹟都有動人的故事及悠久的人文及歷史背景。基於對文化資產修復的使命感,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工作30年的郭俊沛建築師,以非做到最完善不可的精神,忍受壓力與辛苦,完成了一件件艱難的任務。

愛戀大甲溪 走讀河口繽紛的動植物世界

  大甲溪長達142公里,是一條水力豐沛、美麗動人的河川,起源於中央山脈的雪山及南湖大山等高山群峰之間,沿途納入各大小支流;溪水流經梨山、佳陽、德基、谷關、東勢、豐原等地,最後由大甲與清水區間出海。來趟河口之旅會發現原來河口地帶蘊藏著無數令人驚艷的自然生態景觀:處處看得到鳥飛魚躍、蟹美魚肥、及綠茵遍地的萬紫千紅。

鄒駿昇玩味 藝術探險家

  走在豐原街上,你會看到腳下黃綠色調的人孔蓋,翻轉城市美學的印象。搭乘BRT公車,你會望見科博館站,已悄悄換上恐龍新裝,訴說與自然共存的智慧。這些創意,出自於豐原區土生土長的藝術家鄒駿昇。

彩繪寶島之美 醫生畫家趙宗冠

  俗說:「活到老、學到老、健康到老。」 曾經用畫筆記錄臺灣之美的趙宗冠醫師,高齡90歲仍勤於作畫,不但在各縣市「畫透透、走透透、展透透」,而且深耕臺灣~放眼世界的胸懷,繼續彩繪人生。

在纖維中尋覓交會的靈感 萬縷千絲

大自然的「生態交會區」,是一種生物種群相競相生的奇妙景象,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由吳尚霖策展的「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國際交流展,巧妙地運用了生態交會區的概念,將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匯聚一堂,透過纖維的媒介,展現了文化、科技與知識的交融與共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