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旺宏董座赴歐18天…返台最後才拿到行李 驚喊「以後別搭這家航空」

亞運棒球/中華隊本屆首轟出爐!林立三分砲打開 單局攻7分逆轉泰國

連接家庭與生活 繼光工務所

藏身停車場後方的繼光工務所曾是一棟帆布工廠 【圖‧張晉豪】
藏身停車場後方的繼光工務所曾是一棟帆布工廠 【圖‧張晉豪】

【文‧張晉豪】

  10年的租約裡,你願意為一棟「破屋」做些什麼?繼光工務所位在繼光街的巷弄中,荒廢多年的帆布工廠,曾因屋頂破了一個大洞被周邊居民稱為破屋,如今成為燈火通明的建築師聯合事務所,這一切竟從工作上的「卡關」而起。

來自老屋的提醒

  吳建志與賴人碩建築師是一起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的同窗,開業後也一同落腳大墩13街十數年。團隊的成長過程中漸感空間的不敷使用,作品的思考也隱約感受到限制框架,因此萌生了轉換環境的想法,開始了各地新據點的尋找。中區再生基地發起人蘇睿弼老師得知後,便邀請兩位建築師一起來看看這棟老工廠。了解到屋主已有初步的整理,蘇老師先前也曾在此處舉辦講座、開設獨立書店,吳建志與賴人碩對這個空間馬上有了想像,考慮不到10分鐘就決定承租。

建築師賴人碩在老屋修復的過程中獲得許多啟示 【圖‧張晉豪】
建築師賴人碩在老屋修復的過程中獲得許多啟示 【圖‧張晉豪】

  爬梳這棟建築的過去,是一間家庭式的帆布工廠,與前方店面相通,形成一條產線,而經營者就住在工廠內,團隊至今仍保存兩棟建築的連接。在這個工作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空間中,循著脈絡,團隊得到了「這棟建築必須與家庭連結」的重要提醒,「過去我們每天忙於工作,但來到這裡後,看到孩子們在巷中奔跑嬉鬧,女兒開心地盪著屋內的鞦韆,方才驚覺,過去對於家庭不自覺的疏離,讓生活逐漸貧乏,也讓設計失去了豐潤。」他在工作上的卡關竟在老屋裡迎刃而解。

萌生對外的連結

  過去他們的事務所採業界常見的分租方式,由多個建築師團隊一起承租,來降低開銷,因此遷到繼光工務所就必須先達成空間使用的共識,他們選擇打通原本有多個隔間的2樓,以連續的弧形桌面貫穿房屋,上方天窗與底下的小樹則是對於「破屋」時期屋頂破損大洞的呼應。過去老屋的功能主要是服務繼光街上的帆布店,荒廢數年後,由蘇睿弼老師的團隊引入擾動,如今建築師夥伴們進駐,繼光工務所選擇回應空間的性格,打造一處讓夥伴、孩子、親友、社區都能感到自在的場域。

  

  「1樓是生活空間,提供各式烹飪設備與可彈性調整的桌椅空間,能夠舉辦親友聚會或各種會議,工作空間則安排至2樓,讓夥伴擁有寧靜、私密的辦公環境。」和過去1樓工廠、2樓住家的模式相反,這樣的配置讓空間產生了公共性與社會性,不僅舉辦過近40個單位的聯合尾牙、市集,還有私人派對、會議及建築相關講座,團隊更加入經濟部的「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SBTR)」,舉辦各種地方創生講座和活動,幾年來累積超過70個場次,參與人數近萬,讓老宅的活化不只是對內的工作空間,更依循場所個性產生對外的連結,這是團隊過去始料未及的。

繼光工務所可針對不同類型講座調整空間 【圖‧張晉豪】
繼光工務所可針對不同類型講座調整空間 【圖‧張晉豪】

順應氛圍的活化

  社會性的延伸讓這棟老屋獲得許多的討論,也被更多人注意到,2018年繼光工務所就獲得ADA新銳建築獎特別獎,以及臺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獎舊建築空間再造獎等獎項肯定。討論的過程中也獲得難以計數的想像與可能性,「對這於空間,我們不能只是想著當下,會自然而然的去思考到公共性與未來發展。」吳建志也常常在思考,繼光工務所的發展模式,有沒有辦法應用到其他案例,雖然目前看來它仍是一個特例,但活化過程的收穫,已成為珍貴的養分。

  「老價值的延續,是因為新價值的創造。」賴人碩認為,像繼光工務所這類生活功能型的老屋,不必過分追求恢復原貌,反而應該延續其個性、氛圍,勇於加入對未來的看法。此外房東與使用者之間,最好還要有媒合者與經營者存在,這樣有利於釐清責任、增加資源及討論空間,且務必注意到老屋活化的成本不只有租金,包含建築整修、室內裝修、軟硬體設備等都應該計入,加上適當的租期,讓活化發揮最大的效益。

  很快地來到租約第6年,繼光工務所的下個階段將加強與社區的深層互動,例如鈴蘭通店家、居民的日常交流,在穩定的狀態下更專注於工作細節。此外針對建築專業議題,團隊也將安排更多精進品質、更普遍性的探討。賴人碩2021年起擔任建築改革社第八屆社長,期望從公共事務引導和參與來進行社會改造,讓建築發展環境能往好的方向前進。「因為進入這間老屋,打開許多過去未曾接觸和思考到的領域,這或許就是老屋修復的奇妙之處吧!」破屋開啟的驚奇旅程,仍在進行中。

繼光工務所

臺中市中區繼光街55-1號

10:00-20:00

【完整內容請見《文化臺中》第51期】

延伸閱讀

37歲男心臟停跳近2小時 陽明交大醫院ECPR加心導管救命

Nexon正式對《Dark and Darker》開發商提出侵權訴訟 指遊戲產業已受到威脅

千餘坪綠能儲電場將進駐 南市新營百餘人怒吼地點不當

旁邊加油站…桃園龜山汽修廠凌晨大火 下風處工廠全毀

相關新聞

專屬臺中的故事 鏡頭外的舊城印象

臺中土生土長的傅天余導演,經歷求學、進修、工作,在全世界繞了一大圈,終究回到故鄉,在老家拍攝《本日公休》這部感人的電影作品,然而鏡頭外的她,對於臺中又有著怎樣的城市印象呢?

臺中市的移動劇場軌跡

劇場的發展,是城市現代化的指標之一。中臺灣現代劇場的拓荒者郎亞玲,帶著觀點劇坊與頑石劇團,循著都市的紋理移動,從中我們見到各個時代文化聚落的變遷,見證現代劇團在臺中從無到有的盛開過程,與這個時空背景下的城市印象。

來自麵粉袋的城市聯想

作家劉書甫著有《喫心地》、《細味臺中》,執筆《TLife 高鐵月刊》、《旅讀》等專欄。經歷北中南各地生活後,回到故鄉臺中定居,更在家中工廠裝螺絲的麵粉袋上,看見對故鄉的城市印象。

消逝的霧峰日常 店老人走

魚販作家林楷倫,近年在文學界嶄露頭角,曾獲臺中文學獎小說組首獎。從阿公開始在市場經營的魚攤,成為他對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然而故鄉的老店,正隨著歲月消逝,林楷倫用文字,記錄下這份惆悵。

人生角色的多重宇宙 廖玉蕙

臺灣文壇裡她是產量驚人的才女,30歲才開始創作,至今已出版超過50本著作,2015年第4屆臺中文學獎,獲得文學貢獻獎的肯定;社群平臺上她是俠女,仗義執言、針砭時事,可說是文學界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在家中她是慈母,是扛起家族情感聯繫的么妹,她是作家廖玉蕙。

夜市旁的次文化基地 篤行1913

  中華路夜市是臺中頗具知名度的觀光勝地,從攤商林立的中華路彎入篤行路,會發現一排建築量體不算小的4連棟老屋,散發著不同於周邊喧鬧夜市的特殊氣質,這裡是「篤行1913」。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