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岩的存在:追思詩人白萩

【文‧向陽(詩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多次被選為「十大詩人」的白萩今年1月11日辭世於高雄家中,消息傳出,詩壇驚愕不捨。白萩是戰後臺灣現代詩壇重鎮,一生寫詩,詩風多變,且多有創新。白萩18歲就以〈羅盤〉一詩揚名,其後不斷超越同年代的詩人,也超越他自己。他從早期的浪漫主義出發,歷經現代主義洗禮,最後回歸本土寫實主義,無論詩或詩論,都備受臺灣四大詩社(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笠)的推崇與肯定。他的辭世,可以說是臺灣詩壇和文壇的一大損失。
開發現代詩新領地的開拓者
白萩的詩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風格,1959年的《蛾之死》收錄了浪漫主義作品,和極具實驗性的圖像詩;1965年出版的《風的薔薇》,結合圖像,表現詩的繪畫、音樂和建築之美;1969年的《天空象徵》捨棄現代主義,改以素樸的生活語言入詩;1984年的《廣場》則表現了批判的現實主義美學。可以說,白萩就是一位開拓者,總是不斷開發現代詩的新領地,豐富臺灣現代詩的內涵。
我與白萩相識於1970年代,他長我18歲,我出道時精讀他的詩和詩論,受到甚大啟發。與他熟識,則集中在1980年代。無論是1982年「中日韓現代詩人會議」或其後在東京、在漢城(今首爾)召開的亞洲詩人會議,我都有幸與他共事、同行。他的個性較嚴肅,話語不多,論詩則滔滔不絕,對我總是鼓勵有加。他和陳千武、趙天儀都是我創作路上的貴人。
追求獨創不受潮流影響
其後,白萩以他的詩藝榮獲1996年吳三連獎,我是基金會副秘書長,負責接待他,對他獲獎倍感欣喜。2013年,我應文訊雜誌之邀,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白萩》由臺文館出版,終於能為我所尊敬的白萩做點事、盡點心力,更是高興。2016年3月,臺中市文化局為他舉辦《詩領空:典藏白萩詩 / 生活》新書發表會,當時年已八十的白萩親臨會場,我被指派講述白萩創作的歷程和成就。
如今詩人遠行了,40多年來與白萩交往的片段,仍恍如昨日。詩人葉笛曾形容白萩在現代詩壇是「孤立的岩石」。的確,白萩一生都追求獨創,不受潮流影響,堅持他所堅持的美學。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詩人,用風格多變的好詩證明他在臺灣文學史中的存在。
《詩領空:典藏白萩的詩/生活》
作者|顧蕙倩
出版|小雅文創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期|2016年1月
定價|新臺幣250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