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4月就業數據弱!美股3大指數齊揚 台積電ADR強漲逾3%

撞擊瞬間曝!高雄男駕車離奇直衝分隔島 他傷重不治與3幼子天人永隔

圖表看時事/社工不足影響有多大?圖解歷年兒保通報案數、開案率

保護性社工人力缺口大,去年兒少保護事件開案比率創下五年新低,恐增加兒少受虐風險。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林伯東/攝影
保護性社工人力缺口大,去年兒少保護事件開案比率創下五年新低,恐增加兒少受虐風險。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林伯東/攝影

剴剴遭虐死案,引發社會關注。兒少保護的守門人「保護性社工」目前尚缺六一○人,去年兒少保護通報事件達五萬六千餘件為近五年高峰,但開案量卻是五年新低,學者統計,未開案兒虐通報個案中,一年內再被通報,且被派為兒少保護案件的比率接近五成,缺人的惡性循環下,恐讓兒虐事件難以被立即揭發。

兒保通報案 創5年新高 製表/元氣中心
兒保通報案 創5年新高 製表/元氣中心

依社安網第二期計畫保護性社工編制為一九八五人,現在仍有六一○人缺口待補足。衛福部保護司統計,近五年兒少通報案件數急速攀升,有效通報件數二○二三年達九萬五九○三件,啟動調查案件數為五萬六八八○件,開案數僅一萬二三七三件,開案比率僅百分之廿一點七,創五年新低。

台大社工系名譽教授鄭麗珍說,開案率低不只缺人所致,還因為繁瑣的行政流程使開案率低落。經分案至各縣市家防中心的案件,開案率僅有三分之一,部分未開案原因是社工不認為照顧者「體罰」是兒虐,另一部分未開案則是面對低風險的案例,礙於開案需在三個月內完成繁瑣文件,恐增加工作量而選擇未開案。

鄭麗珍表示,在開案量極低的情況下,已開案的案件也沒有實際提供服務,反而是讓保護性社工進行案件調查,讓現行已開案的案件約有七成是「空包彈」;而未開案的案件,部分會提供訪視服務,但真正需要的親職教育改善,這些服務得開案才能做到,服務沒有進去,就容易再次發生體罰、虐待。

鄭麗珍表示,政府應設法讓每個個案都能開案,而非嚴重才開案,即使是管教案件也存在兒虐風險,「若第一次放過,第二次孩子被打死怎麼辦?」

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衛福部倡議民眾只要認為有兒虐疑慮就應通報,導致通報案件量增加,為補足保護性社工的空缺,二年前開始推動「家庭關訪員制度」(簡稱家關員),目標召募五百人,目前有四百多人,若兒少通報被評估風險較低者,可由家關員提供服務。

依衛福部統計,各縣市家關員的負荷量及訪視率不一,以新北市為例,一人平均負責十點二件,訪視率卻最低。鄭麗珍表示,家關員不具社工專業訓練背景,也沒有公權力,只是「補充」服務量,仍需增加開案率。

圖表看時事 社工 虐童 風險

延伸閱讀

開第一槍!衛福部:給孩子沒染黃的童年、拒與黃子佼合作

偷拍性影像流竄⋯兒少被害人攀升 衛福部:一定有黑數

黃子佼曾多次與衛福部合作…是否列拒絕往來戶?保護司坦言「很兩難」

瘋買未成年偷拍片 衛福部保護司怒批:黃子佼是國內性犯罪共犯

相關新聞

生在學霸世家 媽媽還是史丹佛教授 卻不愛讀書只想當明星》演員蜜兒:謝謝媽媽挺我追夢

在史丹佛任教多年,郭岱君直言,她看過太多「不快樂的學霸」了,即便女兒不擅長讀書,她也試著放下期待,並在學習放手的過程中發現: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模樣,才是真正愛孩子。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閱讀數學/曆法背後的數學原理

「單位」是數學課裡很重要的單元,像是公尺、公斤、公升。有了他們才能測量長度、重量、容量...

科學人/瀕危動物也分等級?超Q插畫帶你認識8種台灣瀕危動物

台灣的面積雖小,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氣候,創造了物種多樣、資源十分豐富的生態系,有記錄的物種甚至達到6萬5000種。在如此高密度的背景下,人與物種的關聯相當密切,從生活、文化到國家經濟發展,皆能看到彼此互動的影子...

科學人/賴床反而有助提振精神? 學者曝長期賴床者最佳「貪睡時間」

當鬧鐘在清晨響起時,你會忍不住按下貪睡按鈕,蜷縮在溫暖的被窩裡再睡幾分鐘。這種不斷抗拒起床的行為通常認為是一種壞習慣,不僅會讓人懶散開始新的一天,還會造成睡眠片斷化因而有害健康。但最近的研究成果與此觀點相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