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暴雨!豪宅變水塘影片瘋傳 全家人奮力擋門阻洪水結果慘了

喝酒臉紅是「基因缺陷」易致癌 近5成台灣人不宜飲酒

摺疊iPhone不遠了?蘋果取得最新專利 螢幕不僅向內還能向外摺

「人本交通」寓教於樂 嘉市政府前進國中小互動體驗

嘉義市政府推廣「人本交通」,爭取營建署補助首次前進國中小校園,透過互動式體驗活動、生動影片與圖像式教材,將生硬「人本交通」概念,融入遊戲體驗。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政府推廣「人本交通」,爭取營建署補助首次前進國中小校園,透過互動式體驗活動、生動影片與圖像式教材,將生硬「人本交通」概念,融入遊戲體驗。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政府推廣「人本交通」,爭取營建署補助首次前進國中小校園,透過互動式體驗活動、生動影片與圖像式教材,將生硬「人本交通」概念,融入遊戲體驗,玩出新花樣,讓國中小學生關注人本交通重要,落實交通教育從小扎根,師生都大呼有趣,收穫滿滿。

「人本交通」授課對象,針對國小三、六年級及國中全年級學生,從學習單看到孩子滿滿的回饋,如國小三年級孩子寫:「原來人本交通那麼重要,我會走人行道,也會告訴爸爸媽媽」、「參加課程後,對行人交通有深刻印象,我體驗到身障人士必須閃躲車子,很不方便」。

五年級孩子寫:「原本不了解什麼是人本交通,透過體驗課程才知道身障人士、長者、孕婦的苦,也明白他們行動難處」;國中三年級學生寫:「原來興業西路施工屬於人本交通,還有課程體驗,真不錯!」

觀光新聞處說,透過事前調查國中、小參與意願,共排定14場次校園宣導,上半學期完成9場次,包含7所國小及2所國中,9月展開下半學期5場次宣導,11月辦戶外體驗,歡迎家長帶孩子學習體驗,建構友善舒適人行環境,支持市府工程建設。

觀光新聞處長張婉芬說,道路安全與人本交通仰賴跨局處整合協作,從「教育、工程、執法及監理」4個面向著手,「校園宣導」是中央地方非常重視途徑,營建署補助結合道安宣傳,針對「人本交通」教育孩子行人路權重要性、常見人本交通設施,利用器材道具,讓孩子體驗堆滿障礙物騎樓與崎嶇不平整人行道,藉填寫學習單了解成效回饋。

嘉義市政府推廣「人本交通」,爭取營建署補助首次前進國中小校園,透過互動式體驗活動、生動影片與圖像式教材,將生硬「人本交通」概念,融入遊戲體驗。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政府推廣「人本交通」,爭取營建署補助首次前進國中小校園,透過互動式體驗活動、生動影片與圖像式教材,將生硬「人本交通」概念,融入遊戲體驗。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政府推廣「人本交通」,爭取營建署補助首次前進國中小校園,透過互動式體驗活動、生動影片與圖像式教材,將生硬「人本交通」概念,融入遊戲體驗。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政府推廣「人本交通」,爭取營建署補助首次前進國中小校園,透過互動式體驗活動、生動影片與圖像式教材,將生硬「人本交通」概念,融入遊戲體驗。圖/嘉市府提供

人行道 小學生 身障

延伸閱讀

前瞻戰火延燒 嘉義市藍綠立委參選人張秀華、王美惠隔空交鋒

雲林提升道路品質 11案獲前瞻計畫補助逾2億

影/前瞻補助對嘉市不公平?藍營張秀華槓上綠營王美惠

推動人本交通改革 黃捷召開公聽會爭取行人路權

相關新聞

學生寫「估計不行」遭師批大陸用語 網兩派論戰:不會這樣用

近年來,不少台灣民眾會在社群平台上看到各種中國大陸的影片,使自己在生活中不自覺開始使用大陸用語。一名網友在PTT分享一張照片,只見一位學生在聯絡簿寫下「不換(鞋)『估計』是不行了」,被老師圈起來並強調「別用中國用語比較好」,讓原PO非常困惑。

搶人!國小教甄聯招 15縣市撞期

去年國小教甄大開缺,考生重榜情況嚴重,導致部分縣市缺額未補足,更因為多數代理教師已上岸,開學後出現代理教師荒。今年各縣市...

國中小早自習、午休禁考試 教團憂家長寄託補習和私校:規定太細非好事

教育部今天正式發布國中小正常教學督導辦法,明定早自習、午休不能考試,只有國3能辦模擬考。教育團體支持政府照顧學權,但也擔...

屏東縣3所國小 113學年度停辦

屏東縣府今年度啟動裁併校,4月22日召開教育審議會歷時5小時審議,教育處昨公布決議結果,113學年度裁併屏東市凌雲國小、...

指導科展33年 師獲表揚

高雄市第6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昨在國立科工館登場,全市高、國中小401件參賽,學生自製氣瓶捕捉二氧化碳,也有團隊研究金屬...

聯興國小學生數成長 爭取擴建

彰化市聯興國小昨天60周年校慶,在許多國小學生數逐年縮減,聯興國小卻逆勢成長,不過現有校地太小,學生未達法定校地面積的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