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準總統發聲了!立院審國會改革法案爆衝突 賴清德凌晨貼文籲回歸理性

教育部推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 全台385所國高中投入教學

澎湖縣澎南國中長期以「在地文化」融入美感教育課程,並以「社區」為主軸,藉由社區故事的傳承推廣社區文化,也使學生建立起地方認同感。圖/教育部提供
澎湖縣澎南國中長期以「在地文化」融入美感教育課程,並以「社區」為主軸,藉由社區故事的傳承推廣社區文化,也使學生建立起地方認同感。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自2019年起委託台師大辦理「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並遴選種子學校、串連地方師資培育大學提供在地化的資源與輔導,推廣中小學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教學與學習體驗。目前全台已有385所國高中、小學與師培合作大學,投入跨領域美感教育,開展學生多元的學習與美感經驗。

教育部表示,「跨領域美感教育」是以藝術為橋梁,透過不同領域老師的合作,開展學生多元的學習與美感經驗。有高中生關注在地焚化爐重啟議題,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改編、創作樂曲來表達對故鄉自然景物與台東人生活軌跡的深度關懷;有國中學生透過色彩採集、記錄,以社區代表色彩製作手工皂,串起社區居民對城市的共鳴等。

教育部也說,該計畫也透過邀請師培體系師長、各界專業諮詢委員,協同縣市政府共同協助參與計畫的中小學合作學校,建構不同層次與向度的跨領域美感社群。

國立花蓮高工推出一系列桌遊跨領域美感課程,將冰冷生硬的知識結合藝術化為有趣的遊戲,並引導學生透過桌遊設計與製作中學習藝術。透過科學、技術、藝術、語文以及數學等領域融入與延伸,從桌遊形式聯想國文的修辭概念,配合英文的字根與字首單字組合,搭配數學排列組合的邏輯思維,融入化學焰色反應的知識,再到製圖的雷射加工技術,最後結合藝術生活,讓學生擁有美感批判與觀點賞析能力。

國立花蓮高工美術科教師黃兆伸,則在課程中納入美感教育與未來想像,整合跨領域與學科之間的創新內容,進而提升美感融入生活,也積極引導師生從生活題材中探索跨領域學習和美感經驗,共創發10套跨領域美感桌遊課程模組,同時亦培養學生跨領域的團隊合作學習、獨立思考與構思發展能力,進而實踐創新思維和想像未來的影響力。

澎湖縣澎南國中長期以「在地文化」融入美感教育課程,並以「社區」為主軸,藉由社區故事的傳承推廣社區文化,也使學生建立起地方認同感,同時協助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學生,透過文字、符號、構圖、色彩及媒材來記錄自己社區的藝術地圖。

澎南國中也透過跨領域教學設計,讓數學不再只是解題與計算,除增加學習動機,更重要是讓學生體驗將數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蓋」有意思—類人孔蓋文創設計課程,則與鄉土、地理、資訊課程結合,帶領學生深入社區實地踏查、紀錄、採集、繪製社區人孔蓋,並結合跨域美感師培大學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學術資源創作具有澎湖特色的人孔蓋杯墊文創品。

教育部 美感教育

延伸閱讀

遲未見5都處理私中退場 教部二度發函促明年5月前完成

絕世成套清康熙「十二花神杯」罕見登場

品菱角、玩童趣! 台南官田打造藝術小村、嚐在地美味 整座村落都是遊樂場

藝術結合品德教育 僑泰高中公益走廊揭幕

相關新聞

我的畢業典禮在夢幻海洋裡! 墾丁國小海底畢典興奮度破表

墾丁是南台灣潛水勝地,在墾丁創店的台灣潛水公司發想將墾丁國小畢業典禮會場移到夢幻海中,讓海洋生物成為典禮神秘嘉賓,昨天連...

學生寫「估計不行」遭師批大陸用語 網兩派論戰:不會這樣用

近年來,不少台灣民眾會在社群平台上看到各種中國大陸的影片,使自己在生活中不自覺開始使用大陸用語。一名網友在PTT分享一張照片,只見一位學生在聯絡簿寫下「不換(鞋)『估計』是不行了」,被老師圈起來並強調「別用中國用語比較好」,讓原PO非常困惑。

搶人!國小教甄聯招 15縣市撞期

去年國小教甄大開缺,考生重榜情況嚴重,導致部分縣市缺額未補足,更因為多數代理教師已上岸,開學後出現代理教師荒。今年各縣市...

國中小早自習、午休禁考試 教團憂家長寄託補習和私校:規定太細非好事

教育部今天正式發布國中小正常教學督導辦法,明定早自習、午休不能考試,只有國3能辦模擬考。教育團體支持政府照顧學權,但也擔...

屏東縣3所國小 113學年度停辦

屏東縣府今年度啟動裁併校,4月22日召開教育審議會歷時5小時審議,教育處昨公布決議結果,113學年度裁併屏東市凌雲國小、...

指導科展33年 師獲表揚

高雄市第6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昨在國立科工館登場,全市高、國中小401件參賽,學生自製氣瓶捕捉二氧化碳,也有團隊研究金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