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空姐網紅遇事故「頭蓋骨被削」 現況曝光百萬人看哭

大陸宣布將推出懲「獨」法律措施 制裁劉寶傑等5名嘴

日本泡沫經濟瘋蓋摩天大樓 2大陰影讓苦果留下一代

全台頻震學校廣播連結系統預警 高雄教育局:127校陸續建置中

高雄市議員認為,高中職以下師生上課時,手機常無法放在身邊,無法收到即時警示訊息,錯過最佳防災時間,建議學校透過「廣播系統」與地震系統連線。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高雄市議員認為,高中職以下師生上課時,手機常無法放在身邊,無法收到即時警示訊息,錯過最佳防災時間,建議學校透過「廣播系統」與地震系統連線。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近日大小餘震不斷,民眾對於用手機獲得即時地震資訊的需求日益增加,高雄市議員認為,高中職以下師生上課時,手機常無法放在身邊,無法收到即時警示訊息,錯過最佳防災時間,建議學校透過「廣播系統」連線氣象署地震系統,及時廣播地震訊息;教育局回應尚有127間學校未能連線,近日會釐清原因、協助建置。

高市教育局擬定「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家防災日各級學校及幼兒園地震避難掩護演練實施計畫」,各級學校依規定,每一學年上下學期需各辦理至少一次防震演練,要求師生在地震當下熟悉「趴下、掩護、穩住」掩護動作,班級教師在強震當下會要求學生就地避難,等地震稍歇時進行避難疏散。

議員邱俊憲表示,921地震過後,政府推動學校防災演習,包括要求學生躲在課桌椅下或是拿書包擋住頭部等,目前高雄教育局雖規定每間學校要舉辦防震演習,但學生是否確實吸收防災知識、即時應變仍未知,所幸近10年來高雄各校園的防災建築結構已趨完善,幾次大型地震都未有明顯建築結構問題。

「學生在校園,面對未知的天災,要有更積極的防災政策!」邱俊憲說,全台有手機地震警報系統,能透過訊息告知民眾警訊,雖然仍有未收到訊息或遲收訊息的負評,但民眾若即時收到警報訊息,往往能多一份警覺、啟動防災程序,但多數校園在上課時,老師、學生無法將手機放在身邊,簡訊警示功能就會喪失。

邱俊憲為此建議將學校「廣播鐘聲系統」與地震警報系統連線,中央測得大型地震發生時,地方學校即時使用廣播警示學生,老師就能在短時間內動員學生防災,「在地震波到達前的5、10秒,也許就能避免嚴重災害」,應該讓科技設備取代人力警示,爭取更多的應變時間,他認為依現行科技技術,兩者連線應非難事。

教育局回應,高雄全市校園皆有安裝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速報訊息(強震即時警報軟體)」,該軟體警報門檻設定為4級,如地震等級達到門檻,軟體就會發出警示音,高雄已有226間學校已將即時警報軟體與廣播系統連接,軟體發出警示音時,廣播系統也同步撥放警示音,目前尚有127間學校未能連結,市府近日會釐清原因、協助建置完善。

高雄市議員認為,高中職以下師生上課時,手機常無法放在身邊,無法收到即時警示訊息,錯過最佳防災時間,建議學校透過「廣播系統」與地震系統連線。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高雄市議員認為,高中職以下師生上課時,手機常無法放在身邊,無法收到即時警示訊息,錯過最佳防災時間,建議學校透過「廣播系統」與地震系統連線。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地震 教育局 警報

延伸閱讀

為何地震都發生在凌晨?國旅不敢去花蓮 遊客全改衝1地:訂房塞爆滿到8月

花蓮地震陸願捐組合屋 花敬群:迫切性沒這麼高

現有預算挹注花蓮地震重建更快 綠營:特別預算不合理

出席母娘文化季 賴清德祈求地震停止、四時無災

相關新聞

學齡2歲入3歲班?公私幼不同調

台灣長期面臨幼兒園兩歲專班太少的問題,導致幼兒無校可念,教育部昨天召開會議,邀請教育、家長團體,討論「幼兒園三歲專班招收...

立委憂新型專班重演黑工爭議 教長:問題學校已遭重罰

教育部近年推動國際生「新型專班」,透過企業和國發基金補助,要求國際生畢業後留台2年,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有立委擔心重演過去...

桃園高中生遭剪髮霸凌 教長潘文忠:待調查結果出爐

網上流傳桃園市某高中霸凌影片,影片中一名女學生遭亂剪頭髮,引發全台關注。對此,今日立委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問及此事...

台灣史巨擘 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

台大附近溫州街五十二巷原矗立四棟共八戶日治時期官舍,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等學者生前都曾長住此巷,為台灣文...

無悔意!桃園女高中生遭剪髮霸凌 議員爆「加害者道歉後竟提告」

桃園市大園區某高中上周傳出校園霸凌,一名女學生遭女同學甩巴掌、亂剪頭髮。受害女學生家人事後提告,但市議員黃瓊慧今晚爆料,...

教育部將推青年基本法 年齡15或18歲起算成問題

蔡政府上任時就宣稱要推動「青年發展法」,立法院今召開「青年基本法」草案公聽會。專家、學者及立委在公聽會上討論該法涵蓋的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