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女足抽血案延燒…台師大明首開記者會 教練周台英將親上火線說明

黃仁勳成「美中特使」?輝達H20晶片恢復銷陸 外交手腕驚艷眾人

私大補助仍有1.3萬元差距 教團籲學雜費齊一、訂收費上限

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等多個教育團體指出,學費補助非分配正義的根本之道,忽略私校學生仍有五花八門的「雜費」,呼籲政府消弭公私校差異,邁向高教公共化。記者趙宥寧/攝影
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等多個教育團體指出,學費補助非分配正義的根本之道,忽略私校學生仍有五花八門的「雜費」,呼籲政府消弭公私校差異,邁向高教公共化。記者趙宥寧/攝影

明年2月起政府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3.5萬元,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等多個教育團體卻指出,此舉非分配正義的根本之道,忽略私校學生仍有五花八門的「雜費」,至少仍有1.3萬元差距。另外,高教已從菁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我國高等教育經費占GDP比率卻遠低於OECD國家的1.4%,更何況公校使用大幅經費,私校僅能分配到杯水車薪,呼籲政府消弭公私校差異,從學生學雜費齊一、教職員待遇齊一著手,邁向高教公共化。

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今天以「消弭公私校差異 推動高教公共化」為題,舉行高等教育改革論壇。由守護台灣教育平台、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學生聯合會共同協辦,共囊括改善高教資源不均、改善高教勞動條件、公私校合併等三大主題,立委范雲也出席提出建言。

高教工會理事長周平表示,台灣公私立大學差別待遇,資源分配不正義,衍生出結構性矛盾,包含長期以來台灣公私立差距帶來明顯階級分割線,公私校學生家庭社經地位有明顯差別,台灣高等教育出現「逆向分配」越富有者能獲得經費更多,這已違反公平正義。

周平說,現代國家應把注意力放在弱勢學生身上,盡管政府日前提出學費補助,仍是為德不卒。公私立學校學生學雜費應齊一,且學費來源應該自政府,但我國對高教投注比例在OECD卻是敬陪末座,若要達OECD水準至少1%,應投入約目前2.5倍、1837餘億的經費,調漲學費多挹注200多億,仍是杯水車薪。

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公會監事會召集人陳秋瑩表示,政府應增加國家高教經費,投入達OECD國家水準至少1%;另應檢視各校學生學雜費,公立大學每年學雜費約6.2萬元,私立大學約11萬元,加上政府補助後,仍有1.3萬元的差額,建議政府訂定私校學雜費上限,並逐年補助私校生6500元學雜費,兩年內消弭私校平均高出的1.3萬元差距。

陳秋瑩也呼籲,政府應提高補助私校人事費,並透明化校務基金應用與監督機制,另要思考公私校法併校方案,檢討區域資源分配不均問題。

台灣學生聯合會秘書長黃亭偉表示,廣設大學政策推動後,當今全國25歲至29歲有大學文憑的青年,較上一世代(45至49歲)成長三倍,但私校經營仰賴學雜費,少子化卻讓私校把腦筋動到學生身上,例如中州科大招外籍生拿補助,甚至讓學生打黑工上繳薪資給學校,或不當解聘教師,這些狀況都顯示高教需要結構性改革。

守護台灣教育平台理事長吳瑞北表示,台灣大學國際排名連年倒退,高教已出現警訊。他說,教育目的要提升教育品質及績效,但教育部卻不斷排除私立大學,包含公立大學相關計畫若經費未用罄,可留於校務基金繼續使用,私校則要繳庫,且民間捐贈功效可免稅,私校則有上限。他呼籲,當改進私大稽核制度後,確保經費用於提升教育品質,才能兼顧每位學生。

高教 菁英

延伸閱讀

這運動有錢人才玩?常春藤校隊選手 近9成來自私校

新北合作悠遊付 繳學雜費再賺「最高8%回饋」

史上第一次 日本逾五成私校招不滿學生

政在選/教育平權補助私校生3.5萬元 仍無助高教品質與私校退場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國防藥學系招生人數12年增3倍 藥師:供需失衡非民眾之福

日前教育部允許國內三家學士後醫學系新增招生名額,引發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主持會議,協調衛福部與教育部,維持國內130...

醫師增名額爭議未止 29醫團聲明「反對招生黑箱灌水」

近期清華、中興、中山三校醫學系名額擴增爭議,已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制度邏輯是否被顛覆、政策承諾是否遭破壞的嚴重議題。...

遭控經歷涉假 台大副校長:爆料非事實、將採法律行動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被爆料,她聲稱研究獲得數個國際通訊標準認證,但經歷涉嫌誇大不實。廖今天透過律師提出聲明,指未有違...

葉丙成請假接受性平案調查滿一個月 教育部:調查進行中葉持續請假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臉書發文涉洩露學生性平案個資,民進黨立委要求將其送性平會調查,葉丙成後來請假一個月,教育部性別平等教...

繁星錄取台大醫高中生科展作品遭撤獎 中市教育局說話了

台中一名高中生今年繁星錄取台大醫學系,其科展得獎作品被認定違反研究倫理,遭撤銷參賽資格與獎項;台灣大學將開會討論該生錄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