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影響知識傳遞 老師認不出學生降低出席率

疫情三年下的大學生活深受口罩影響,包括影響師生間的熟識度。記者蘇健忠/攝影
疫情三年下的大學生活深受口罩影響,包括影響師生間的熟識度。記者蘇健忠/攝影

全台大專校院今起口罩解禁,終可揮別長久以來的口罩校園。學校教師發現,學生久戴口罩,上台報告時顏面神經變得不自然,笑起來怪怪的;國中學生則說,大家已經把口罩默認為一種飾品,短時間內應不大能習慣所有人拔下口罩的樣子。學者認為,口罩遮蔽了授課者的表情,導致表情和肢體語言受限,教師也無法從學生表情上得到回饋,直接影響課堂知識的熱度,也影響師生乃至同儕間的關係。

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去年尚未開放授課老師免佩戴口罩時,老師上課不便也辛苦,在於聲音表情、肢體語言都是授課表達的一環,口罩影響授課品質;再者,當老師摘下口罩,學生卻依舊配戴,大學課堂來來去去,老師更難認得台下的學生。

文大大眾傳播學系系主任王翔郁認為,戴口罩直接影響師生間的熟識度。他曾遇過學生下課找他討論,聊了很久才發現是他認識的學生。過去學生多少忌憚老師記得面孔,翹課會覺得愧疚,但疫情不只學生跟老師不容易熟識,學生跟學生間也不熟,師生之間互動減少,直接影響學生到校上課的意願,出席率連帶下降。

世新大學口傳系特聘教授游梓翔則分析,教師上課除了講授知識,也會一併傳遞感動、感情,但在口罩隔閡下,教師難以展現熱誠,課堂知識熱度變冷,也間接影響師生關係。

南投縣某偏鄉小學教導主任分享,國小低年級要教國語發音、英語發音,卻因口罩遮蔽嘴型,導致學生難以模仿何謂「捲舌」,後來是靠影片輔助,才讓學生慢慢跟上學習軌道。而久戴口罩,小朋友變得不會笑了,老師也無法立即辨識學生的表情,必須觀察學生其他行為,才知道學生的感受如何。不過,這個年紀的孩子也開始在意外表,不戴口罩反而變得沒自信。

口罩 世新大學 語言

延伸閱讀

口罩、快篩放車站任你拿…香港口罩令解除 網感慨:曾萬人搶購一盒難求

明起校園口罩鬆綁 宜蘭配合中央規定 師生自己決定戴不戴

校園口罩明鬆綁 基市府:校車、幼兒車及接駁車仍要戴

校園口罩令鬆綁中市配合中央辦理 午餐隔板各校自定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大愛接住弱勢生 66師獲菁師獎

有「民間師鐸獎」之稱的第十二屆「教育大愛菁師獎」表揚大會昨頒獎,主辦單位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陸生來台 短期生秋季翻倍成長

教育部公告一一一學年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數概況,後疫情時代,境外生數回流至十點三萬人,最大生源國仍以越南、印尼為主,過去人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