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口罩影響知識傳遞 老師認不出學生降低出席率

全台大專校院今起口罩解禁,終可揮別長久以來的口罩校園。學校教師發現,學生久戴口罩,上台報告時顏面神經變得不自然,笑起來怪怪的;國中學生則說,大家已經把口罩默認為一種飾品,短時間內應不大能習慣所有人拔下口罩的樣子。學者認為,口罩遮蔽了授課者的表情,導致表情和肢體語言受限,教師也無法從學生表情上得到回饋,直接影響課堂知識的熱度,也影響師生乃至同儕間的關係。
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去年尚未開放授課老師免佩戴口罩時,老師上課不便也辛苦,在於聲音表情、肢體語言都是授課表達的一環,口罩影響授課品質;再者,當老師摘下口罩,學生卻依舊配戴,大學課堂來來去去,老師更難認得台下的學生。
文大大眾傳播學系系主任王翔郁認為,戴口罩直接影響師生間的熟識度。他曾遇過學生下課找他討論,聊了很久才發現是他認識的學生。過去學生多少忌憚老師記得面孔,翹課會覺得愧疚,但疫情不只學生跟老師不容易熟識,學生跟學生間也不熟,師生之間互動減少,直接影響學生到校上課的意願,出席率連帶下降。
世新大學口傳系特聘教授游梓翔則分析,教師上課除了講授知識,也會一併傳遞感動、感情,但在口罩隔閡下,教師難以展現熱誠,課堂知識熱度變冷,也間接影響師生關係。
南投縣某偏鄉小學教導主任分享,國小低年級要教國語發音、英語發音,卻因口罩遮蔽嘴型,導致學生難以模仿何謂「捲舌」,後來是靠影片輔助,才讓學生慢慢跟上學習軌道。而久戴口罩,小朋友變得不會笑了,老師也無法立即辨識學生的表情,必須觀察學生其他行為,才知道學生的感受如何。不過,這個年紀的孩子也開始在意外表,不戴口罩反而變得沒自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