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骨抖音歌滲入幼兒園 暴力、粗俗影片在網氾濫 家長憂模仿

抖音上的影片種類包羅萬象,吸引許多兒童沉迷,也讓家長頭痛不已。記者劉學聖/攝影
抖音上的影片種類包羅萬象,吸引許多兒童沉迷,也讓家長頭痛不已。記者劉學聖/攝影

近來中國大陸影音平台抖音成資安輿論焦點,公部門喊禁用,教育部也被拉去跨部會協商。不止抖音,從臉書、YouTube社群平台崛起後,不僅資安有疑慮,影音內容「太超齡」也讓家長捏把冷汗,就怕孩子有樣學樣。儘管上學時段不能使用手機,課後時間或家長、老師沒注意,都讓這些不適齡內容有機可乘。

「寶貝寶貝我們乾一杯…這時一群小姐姐把我包圍,一人喝一杯那還能不醉」,近來網路上瘋傳幼兒園孩子跟律動搖擺、大聲哼唱抖音神曲《黑桃A》。不少家長是在孩子返家後,聽見孩子用「童言童語」不斷哼唱,回頭查歌曲,才驚覺露骨歌曲早已滲入校園。

學生不只瘋抖音,YouTube、臉書、IG也暗藏諸多暴力、不雅的內容,超齡的語言都讓家長頭痛,就怕孩子有樣學樣。也有不少網紅爸媽在社群平台示警,擔憂孩子在網路或校園接收不適齡的教育內容,一票擁有相同困擾的家長,在留言區大吐苦水。

二年級學生家長吳小姐跟本報分享,曾在休閒時段讓孩子看佩佩豬卡通,孩子卻向她說「好可怕」,她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知佩佩豬被做成血腥版放入串流頻道,甚至成為孩子的校園話題。

新北市某國小教師指出,曾有學生在看好友間「瞬間巴頭」的影片,甚至出現「蠢包」用語,看影片的孩子跟著笑,大多數教師很難一一把關,家長可能也管不動,就算禁止學生使用,也難保不會再有其他不適齡的社群媒體崛起。

文化大學廣告學系主任鈕則勳分析,抖音主打影音傳播力度比傳統的文字社群更強,使用者需用十五秒展現創意,短短數秒間餵養閱聽眾重點、吸睛力更強,閱聽眾即刻得到滿足,便不斷去刷新觀看影片;加上抖音上聚集非常多創作者,推陳出新快速,更容易黏著使用者。

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系主任王翔郁指出,科技發展影響使用者習慣,尤其年輕世代民眾使用短影音交流已是趨勢,在於容易使用、沒有太多版權問題要困擾,臉書和YouTube近年也開始提供影音功能,網路去中心化的特質讓政府難以全面圍堵,政府要禁,也只是禁單一平台;但現在卻是愈禁則愈多人使用,「連長輩都來問我抖音是什麼」,難收成效。

臨床心理師施文逸表示,孩子想使用手機,擋也擋不住,全面禁止不僅可能讓他們在同儕間感受孤立感,還可能出現偷竊、私下換取等行為,事情可能變得更複雜。親職專家陳傑華說,引導孩子安全、負責使用手機與社群軟體才是正解。

小黑魚團隊、兒童職能治療師俞廷瑋說,曾有孩童在診間與她聊起「抖音」話題,內容卻涉及生命安全,若孩子分不清虛實,就怕模仿後果不堪設想,呼籲家長應該陪同孩子正確使用3C,並建立媒體識讀觀念;但也不要一味禁止孩子使用3C,避免影響孩子的社交互動。

教育部表示,為讓學生辨識影片內容傳遞的資訊,將以辨識短影音為重要宣導主軸,並充實情緒影響面、辨識假消息偏頗、防制網路霸凌等教學教案內容,讓老師在課程中使用。另建置「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提供內容包含網路沉迷、網路識讀等議題,供教師學生學習使用。

抖音 文化大學

延伸閱讀

Tik Tok帶動閱讀新潮流 重塑實體出版市場

服務生幫切蛋糕被收費!她結帳見收據傻了:以為只是貼心

蔡英文總統接見資安得獎廠商 全力推動資安即國安2.0

北海道極冷!隱形眼鏡「變冰塊」 網友提醒:連蛋都會結凍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再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曾志朗:官方民間共商資源分配

520前夕,數個教育團體今天表示,呼籲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履行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政見。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指出,台...

陽明交大六家古蹟群蓋樓 反對連署逾2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產學合作之名,將在竹北六家校區興建群聯電子研發大樓,由於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議與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已通過,...

憂公幼混齡教學 有家長轉私幼

台灣面臨少子化,不少公幼靠混齡上課突破12人成班門檻,台中有9成、彰化7成公幼都是混齡班。公幼教師說,混齡教學不易,有些...

台灣文學作品展 5月進駐紐約皇后區圖書館

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將合辦「台灣書櫃」,精選13部台灣好書的中文及英譯版,在3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