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子化助長教學現場惡化 普信生如何學習接受失敗?

賴清德、蕭美琴完成宣誓 正式成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直播/總統賴清德簽署人事令 任命行政院長

責任無限公司?7成4民眾認為老師應額外付出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民眾寄望老師「多做多得」,七成八民眾認為,只要是有助於學生發展,即便要額外付出,老師也應該去做。記者許維寧/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民眾寄望老師「多做多得」,七成八民眾認為,只要是有助於學生發展,即便要額外付出,老師也應該去做。記者許維寧/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行2022教師的社會聲望民意調查公布記者會,學校教師社會聲望居於中上地位,高達六成五的受訪者表示會鼓勵子女選擇中小學教師工作,約七成四受訪者肯定中小學教師素質,但民眾也寄望老師「多做多得」,七成八民眾認為,只要是有助於學生發展,即便要額外付出,老師也應該去做。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辦理2022教師的社會聲望民意調查,問卷列舉40種職業,請社會評定各職業聲望,根據調查內容,大學校長、教授在40種職業中分別列居第三、第四名,僅次於醫師和法官;高中與國中小校長,分別排名第九與第11,均位於第一聲望層級。

調查也顯示,高中教師排序第19、國中教師第21、國小教師第23,屬於第二聲望層級,社會聲望亦達中高。整體而言,教育工作者聲望頗得社會好評。

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表示,調查將職業分為四個層級,老師都在第二層級。社會聲望越高,老師工作也越具有吸引力,也吸引更多優質人才投入,有助於社會發展。民眾對中小學老師素質也頗有好評,約73.7%民眾滿意中小學老師素質,其中又以15至22歲年輕民眾滿意度最高,高達85.3%;雖然滿意但民眾也要老師「好上加好」,73%民眾認為中小學老師應提高至碩士學歷,也有高達77.8%民眾認為只要是有助於學生發展,即便要額外付出,老師們都應該去做。

郭生玉指出,有鑒於教師聲望高,高達65.4%的民眾會鼓勵子女擔任中小學教師工作,其中又以15至22歲的年輕民眾高達80.7%為最高。調查也發現,隨社會轉變民眾對老師的期待,也從過去的管教式教育轉變為啟發式教育,高達73.9%民眾希望子女遇到「鼓勵探索,適性發展」的老師;60.2%則希望教師能「引導學生面對、解決問題」。

董事長黃昆輝指出,社會期待老師既要是經師也要是人師,代表除了教育專業外,還要具備高度熱忱和奉獻精神,多數民眾期盼老師額外付出、宛如責任無限公司。社會對於教師的期待很高,但也有超過六成民眾認為應提高教師薪資和福利,獲得應有的報酬。

2022教師的社會聲望民意調查了解15歲以上民眾對教師社會聲望的評比,有效樣本5568人。

小學 薪資

延伸閱讀

「橘色惡魔」旋風!日本中學生會玩又有競爭力 學者籲:台灣教育再鬆綁

催繳報告卻遭台大生反嗆這句 薛承泰:不好的學生在增加

家長禁用3C 葉丙成:學生上大學如「臨老入花叢」更易沉迷

疫情警示教育 潘文忠:人才要能面對環境急遽變化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校長洩露性平案個資僅申誡1支 桃園教育局被監委糾正

桃園市中壢某國小張姓校長為澄清自己處理學生性平事件未吃案,去年11月在教師周會公開說明案情,害該生身分曝光遭鄰居非議及房...

學齡2歲入3歲班?公私幼不同調

台灣長期面臨幼兒園兩歲專班太少的問題,導致幼兒無校可念,教育部昨天召開會議,邀請教育、家長團體,討論「幼兒園三歲專班招收...

立委憂新型專班重演黑工爭議 教長:問題學校已遭重罰

教育部近年推動國際生「新型專班」,透過企業和國發基金補助,要求國際生畢業後留台2年,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有立委擔心重演過去...

桃園高中生遭剪髮霸凌 教長潘文忠:待調查結果出爐

網上流傳桃園市某高中霸凌影片,影片中一名女學生遭亂剪頭髮,引發全台關注。對此,今日立委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問及此事...

台灣史巨擘 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

台大附近溫州街五十二巷原矗立四棟共八戶日治時期官舍,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等學者生前都曾長住此巷,為台灣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