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問題不在關稅!是美國人「這習慣」太糟…川普亂砍後座力大「一戰二戰為此引爆」

「人民頭上三把刀」 誰把立法院長逼上凱道?

俄烏和談接近成功? 川普呼籲:俄烏直接舉行高層會談 完成和平協議

台江教師手繪創意教案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南水局舉辦台灣山海圳創意教案工作坊。圖/讀者提供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南水局舉辦台灣山海圳創意教案工作坊。圖/讀者提供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南水局舉辦台灣山海圳創意教案工作坊,20多名老師及志工,昨、今踏溯山海圳國家綠道,手繪完成4套台灣山海圳綠道創意教案,將運用教學上,讓學生對居住這塊土地,有更深厚情感與記憶。

社大台江分校表示,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從台江國家公園四草湖,沿著嘉南大圳、曾文溪,串連台灣歷史博物館、南科考古館、烏山頭及曾文水庫、西拉雅等3座國家風景區,從海平面到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分成「內海之路、水圳之路、原鄉之路、聖山之路」,可說是最長台灣文化路徑。

此次「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創意教案工作坊」,有台江流域國小及社大老師、志工20多人參與,以拍照採集記錄「內海之路」海尾寮朝皇宮、十三佃鄭家古茨的人文生態故事,再到「水圳之路」採集烏山頭及曾文水庫故事,也走訪東西口烏山嶺水利古道,再將故事照片上傳到「台江流域調查網」,與綠道學校師生共同分享。

同時也規畫探索大廟、水庫建築的「與石俱進」教案,或是以集章採集故事的「山與海的寶藏」、拍攝「神明的家、阿嬤的家、水的家」為主題的「咱的厝」、帶領幼兒以動物角色扮演遊戲的「動物台江趣」等四套台灣山海圳綠道創意教案。

社大台江分校老師黃翎葳與隊友投入「咱的厝」綠道探索方案,透過鏡頭拍照,結合台江流域調查APP,採集探索「神明的家」、「阿嬤的家」、「水的家」等家鄉故事,上傳到APP,在地知識及地 方故事就可以在Google地圖上呈現,引導學生成為家鄉故事的採集及分享者。

另名老師吳美燕也帶領舞蹈班學生參加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創意教案研習,創造更多元教學內容。

台江幼兒園園長黃雅娟表示,他與園長劉智燕參與踏溯山海圳國家綠道,大家共同設計「動物台江趣」創意教案,很有成就感。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南水局舉辦台灣山海圳創意教案工作坊。圖/讀者提供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南水局舉辦台灣山海圳創意教案工作坊。圖/讀者提供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南水局舉辦台灣山海圳創意教案工作坊。圖/讀者提供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南水局舉辦台灣山海圳創意教案工作坊。圖/讀者提供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南水局舉辦台灣山海圳創意教案工作坊。圖/讀者提供
走讀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南水局舉辦台灣山海圳創意教案工作坊。圖/讀者提供

台江 曾文水庫

延伸閱讀

竹北國中辦垢圖工作坊 污垢牆面變藝術畫作

台南安南市區可見黑琶 山海圳國家綠道添景點

台江鳥類友善棲地再擴大 今年首度黑面琵鷺保護區加入

天然氣發電廠要與台史館為鄰 台南民眾連署抗議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大漢8月退場 跨縣市安置百生

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八月停辦走入歷史,扣掉應屆畢業生,預計約一百名學生分別被安置到位在台北的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宜蘭的佛光大學...

台大學生擺攤連署罷免 校長陳文章:都在校外

大罷免浪潮不斷,甚至有罷免團體進駐校園,被指在校園宣傳罷免已違反「選罷法」和「基本教育法」,日前更有罷團進入台灣大學校園...

國教院建議教科書言明 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中達成兩項共識,建議歷史教科書呈現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中英文史...

教育部稱校園「大罷免」是公民活動 學者批:淪於詭辯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認為學生於校內擺放大罷免攤位屬學生言論自由、公民活動,非政黨活動,應予尊重,但教育部過去就曾函示說明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