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下教師剩不到三成 中小學師資「新陳代謝」惡化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四十歲以下教師比已例剩不到三成,年輕老師進不來,「新陳代謝」越來越慢。有教師團體分析,少子女化讓專任職缺大幅減少,年金改革讓教師退休意願降低,教師新陳代謝出問題,教育部應正視並提出解方;也有家長說,部分資深教師教學方法較傳統,較容易出現親師生衝突,年輕面孔多為代理教師,但吃再多苦,也難換得一份正職工作。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近十年教師年齡結構發生劇烈變化,100學年度台灣高中以下(含長期代理教師)有五成老師年齡在40歲以下,但十年後,40歲以下教師比例卻剩不到三成,50歲以上教師則從一成上升到近三成,60歲以上的國小教師更超過千人。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2013年曾委託民調機構調查,有八成五的20歲以上民眾希望中小學導師小於55歲,七成三認為中小學教師最佳工作年齡是55歲以下,但年金改革延後退休並減少給付導致教師退休意願降低、少子女化現象使專任教師職缺大幅減少,成為台灣國教的重大危機。
以往教師年滿50歲、年資達25年即可退休,但年改後,教師必須「年資+年齡達」達一定基數才能退休,以今年來說,加總要80才能退,明年還會增加到81,一直要到116年變成85為止,也就是所謂「八五制」,122年之後退休的則要58歲以上;有些教師即使目前達到退休基數,但因退休金變少,以致退休意願降低。
侯俊良也說,目前月退休年齡還在過度期間,122年後不得低於58歲,依此趨勢,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還會逐年增高,若不積極面對,情況只會越來越惡化,教育部應正視此一現象,並提出解方。
全中教秘書長許麗吉也說,年改讓想退休的老師也退不了,缺額出不來,年輕老師也進不來。她認為,如果世代要與時俱進,就必須適度討論教師退休年資是否有改善空間,教育部也可親赴教學現場調查,「有時不能只考慮到退休金」。
有教師也透露,傳統老校有許多資深老師退不下來,教學代溝越來越深。國教行動聯盟家長部長王瀚陽也提到,曾有校長因校內資深教師不甩教育新政,校內行政多由年輕老師一肩扛,職場衝突屢見不鮮,也曾有年輕家長不喜歡資深教師的傳統觀念,多次陳情希望能有所改善。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也觀察,許多年輕老師,一問之下都是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有些甚至還要扛行政、超鐘點,相當辛苦。他認為教育部應該要適度放寬教師員額,讓年輕教師也有機會能成為正式教師。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信務則鼓勵代理教師在這段「過度期」增進自身能力,比如取得本土語中高級認證、英語中高級認證,又或是數位教學認證,如此一來,未來在拼教師甄選時,也能更有競爭力。
有關教師高齡化,以及年輕教師難以成為正式教師的問題,教育部至截稿前未予任何回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