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民黨團揭進口豬肉每公斤補助6元 砸3億穩豬價無效

彈跳逃生闖一片天、失去腿成英雄 那些地獄門前一遊的飛官

影/短髮妹拿按摩棒「辦公室舒壓」被同事拍下 網驚:一直都用錯

教育部拍板 確診輕症考生可參加醫牙中醫系二階甄試

教育部表示,開放確診輕症考生外出參與醫牙、中醫個人申請二階甄試。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表示,開放確診輕症考生外出參與醫牙、中醫個人申請二階甄試。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試將登場,教育部日前研議,擬讓牙醫、中醫系等政府人力管制學系,開放確診考生進入校系提供隔離試場應試。教育部今天(5/17)指出,指揮中心已經於5月12日同意,將以強化防疫隔離試場、另擇適當甄試日期不與一般考生接觸等兩大前提下,開放確診考生應試。

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本周陸續開跑,依據現行防疫機制,一般校系如遇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就醫採檢尚未接獲檢驗結果及確診等個案考生,將改以學測成績及書審資料甄試,考生不得外出應試。

教育部也指出,已授權由大學學系針對「辦理甄試的試務人員具感染風險達一定比例」或「預計參加面試的考生具感染風險人數達5%」等條件進行評估,若達啟動防疫應變機制要件,經學系召開系級招生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即可啟動「全學系採取防疫應變機制」,以學測、書審成績來決定是否錄取。

但教育部也說,醫學、牙醫及中醫學系受政府人力管制,且考量有辦理面試、筆試、實作的必要性,又近日確診案例多數都為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已於5月12日報請指揮中心同意,將開放報考上述三系,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考生(居家照護者)外出應試。學校將提供強化防疫隔離試場,避免學生與人群接觸。

對於中重症確診考生,教育部則說,該類考生不得參加,但將由招聯會提供補救措施。考生須檢具相關證明,由學系報請招聯會於第二階段甄試結束後,另提供「非政府人力管制系組學系」,以學測成績及書審資料送學系審查,並視錄取結果以外加名額分發。代表中重症考生將不得選醫牙、中醫等系,但可視其志願,安排審查入學其他科系。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教育部 居家隔離 中醫

延伸閱讀

5至11歲接種BNT疫苗同意書曝光 最快5月25日開打

影/南投防疫包太陽春挨批 議員:搞得像在當兵

首府大學擬全面停辦 私校工會批:辦學不是開餐廳

居隔政策掀保險之亂 陳時中:保險歸保險、防疫歸防疫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教師節祝賀 蔡英文: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

今天是教師節,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說,謝謝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各位老師辛苦了。「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一起為台灣的...

中小學教師3成不快樂 兼行政壓力大

今天是教師節,多個教育團體針對台灣中小學教師快樂程度進行大調查,卻有三成教師在滿分十分的快樂指數中,僅在四分以下,三成教...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