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宗憲為NONO案現身士檢 被問「秘密證人?」直回:不然是加害人嗎

NBA/不意外!湖人炒掉主帥漢姆 傳教練團隊全體下課

影/西濱林口恐怖車禍!老翁開車「鬼切」 重機騎士彈飛手腳骨折

藝術教育法25年來首度大修 擬納幼教、藝才班可退場

藝術教育法修法草案擬明定學校應推動師生參訪藝文場館與相關活動,並訂每年5月第四周為「藝術教育周」。圖為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參觀兩廳院。圖/兩廳院提供
藝術教育法修法草案擬明定學校應推動師生參訪藝文場館與相關活動,並訂每年5月第四周為「藝術教育周」。圖為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參觀兩廳院。圖/兩廳院提供

藝術教育法自1997年制定以來,25年僅兩次小型修正。但隨國際藝術型態的改變、新課綱修訂、藝術才能專長領域課程的出現,有大幅度修正的必要。教育部擬大修藝術教育法,去年擬定修法草案,並舉行多場公聽會與諮詢會議廣徵意見。據了解,修法方向包括擴大藝術教育範疇、主管機構必須在在教育經費內編列專款推動藝術教育、藝才班若成效不彰可裁撤,並首次將幼教納入藝術教育法的範圍。

教育部表示,藝術教育法目前正委託台師大協助研修。已召開14次諮詢會議、6次藝術教育推動會法規組會議、兩場公聽會等,後續預計提藝術教育推動會報告,通過後再依行政程序進行修法作業。

現行藝術教育法將藝術教育分為表演、視覺、音像、藝術行政、其他有關藝術與美感教育等五大類。此次修正擬改為音樂、戲劇、舞蹈、視覺、跨領域藝術,及其他各類傳統與當代藝術與美感教育。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容淑華認為,在網路時代,科技藝術與新媒體藝術崛起,許多學生用手機便可以製作與欣賞數位藝術、虛擬藝術,其普遍與重要性不輸給音樂、戲劇或舞蹈,藝術教育法修法卻沒有明確地將這兩種與時代密切結合的藝術放入條文之中。她表示,如沒有明確放入藝術教育的類別之中,若要成立相應科系必須專案處理。教育部修法應一次到位,將有未來性的藝術類別放入法條中。

此次修法草案擬明定在教育經費中編列專款推動藝術教育。多位教師在公聽會中表示,特教法明訂中央政府編列特教經費不得低於當年度教育主管預算4%,讓特教法有明確財源,藝術教育法也應比照。

現行藝教法規定辦理績效不良的藝術才能班可減班,此次修法增加裁撤的處置,給予藝才班退場機制;此外也明定學校應推動師生參訪藝文場館與相關活動,並訂每年5月第四周為「藝術教育周」。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各縣市政府都有專案可供學校申請費用參觀藝文場館,但偏遠學校較無人力申請、交通費用亦高。她建議未來藝術教育法修法編列藝術教育專款,可將「藝文場館參觀」列為常態經費,無須專案申請。

此次修法首次將幼教納入藝術教育法。教育部國教署指出,幼兒園與其他教保服務機構雖不屬於學校,但考量藝術教育於學前教育階段相當重要。因此修法也將幼教納入。

幼教 教育部

延伸閱讀

熱議題/藝教法25年將大修 幼教首納入

美術家資料館展出廖珮如精選作品 膠彩體驗課程受歡迎

Honda HR-V大改款發表在即 獨創NFT首發震撼登場

螃蟹、透抽、海魚變蛋糕 海洋翻糖藝術創意賽首獎1萬元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