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地數位化 學者研究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GIS圖台

「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GIS圖台,使用者可任意縮放比例尺及範圍,並套疊不同圖層,並可在圖面上查詢地點及路線的說明資訊。圖/中山大學提供
「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GIS圖台,使用者可任意縮放比例尺及範圍,並套疊不同圖層,並可在圖面上查詢地點及路線的說明資訊。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研究員簡錦松以現地研究法,全面整理中國古代道路的數位化服務工程,與中央研究院共同發布「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GIS圖台,透過線上互動式電子地圖圖台(ArcGIS Online),呈現明清時期福州至杭州官私二路相關GIS圖層,包括縣前舖、驛站、縣城圖及福州至杭州河道的支流等,將文學史地數位化。

「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GIS圖台資料源於中山大學簡錦松研究團隊論文「明清時期福州至杭州官私二路之交通路線與GIS呈現」,GIS互動式地圖則由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副技師廖泫銘完成。使用者可任意縮放比例尺及範圍,並套疊不同圖層,並可在圖面上查詢地點及路線的說明資訊。

「這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邁入數位化以來的最新成果。」簡錦松表示,「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結合文學、歷史、地理,採用「現地研究法」,以現代地面到載籍中驗證古代文獻,進而開發全新的文學研究途徑。

簡錦松首先整理現存的30種官私路程書,確立主要採用《周行備覽》的沿途詳細地名,以及《大清會典事例》全國郵舖的原則,然後全面收集、標點、整理宋元明清時期,旅行於福州至杭州的40種行記與36種紀行詩卷,結合方志庫和古今地圖,取得了500個以上驛點,涵括此區內的大小地名。接著以實際河川與現代公路為基礎,利用Google Earth Pro,將沿途地名及路線進行GPS數位化處理,可輕易檢索所有地名,路線效果擬真。圖台精確度、詳細度、實用性與檢索便利性。

簡錦松認為,傳統研究只能做到驛的等級,然而驛與驛之間的距離動輒3、40公里以上,如果只把驛站用直線連接起來,並不等於了解古代道路。前人行記或紀行詩篇經常寫到更細的地名,讀者如果沒有先進的驛路工具,遇到驛以下的地名時,往往不知所措,在此基礎之上的所謂文學研究或歷史詮釋,其實都是架空的。美、中等國知名大學的歷史地理研究者,雖然也曾致力於數位化研究,但並未能成功脫離傳統研究的牢籠。

「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以明清為依據,提供8件具有代表性的唐元明清個人行記做為研究範例。簡錦松表示,同樣的方法也可適用於唐宋文學與歷史研究,例如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的長詩中,「逸興滿吳雲,飄颻淛江汜。揮手杭越間,樟亭望潮還。」便可參考地圖中的浙江江口驛及嚴州到桐廬這段水路。「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GIS圖台:https://gis.sinica.edu.tw/prj/courier_ways/

明清水陸路程圖。圖/中山大學提供
明清水陸路程圖。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研究員簡錦松採用現地研究法,整理中國古代道路數位化服務工程,與中央研究院共同發布「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GIS圖台。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研究員簡錦松採用現地研究法,整理中國古代道路數位化服務工程,與中央研究院共同發布「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GIS圖台。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 中研院

延伸閱讀

20分鐘內測出腎臟病 中山大學與高雄長庚研發快篩

20分鐘測出腎臟病!中山大學攜手高雄長庚研發居家快篩

楊牧筆下學院之樹褐根病、遭蜂掏空枯死 再生株悄現身

動漫迷因《一袋米要扛幾樓》奪臺北文學首獎 作者親回網狂賀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再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曾志朗:官方民間共商資源分配

520前夕,數個教育團體今天表示,呼籲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履行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政見。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指出,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