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捷文湖線「這站下車」是狠人? 一票猛誇:是秘密基地

花壽司有活蛞蝓...店家認疏失致歉 衛生局稽查:22日前需改善2缺失

網紅夫妻飯店慶祝母親節 小睡一下醒來「2歲兒在泳池溺斃」

走過疫情 啟動多方對談模式

【文.林瓊瀛】

回顧剛剛落幕的 2022 年,新冠肺炎疫情大幅影響業界運作長達三年,外有中國放棄清零政策再度面臨疫情延燒、烏俄戰爭降溫而不止、通膨指數與利率持續攀升,企業面臨的經營挑戰更加多元且長期持續;內部則有遠距工作雖促進更彈性的工作模式,使員工免於通勤或地理因素所限,一定程度增加企業勞動敏捷力,卻也帶來團隊凝聚力下降,主管與下屬信任感不易建立等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疫情後的經濟不景氣更導致全球大企業開始縮減人力與裁員, 雖然臺灣企業短期內尚 未受到劇烈影響,部分產業仍面臨相當嚴重的缺工問題,建議企業主不妨藉此時重新檢視與優化人力資源管理實力,避免人力流失風險。長期來說,在挑戰益發多元的環境變動下,企業更應該重新就整體勞動力布局,尊重員工自主權,營造良好職場體驗,以在 VUCA(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的世界中以更為敏捷的管理模式,面對充滿未知的明天,打一場永不止息的戰爭。

員工面:自主與敏捷共進

一想到疫情,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工作形態轉變,從一開始的輪流居家辦公、全面居家辦公,到現在疫情暫緩後,混合辦公模式儼然成為大多數企業的現狀,亦有企業針對少數職位提供遠距工作的選項。然而,部分企業主渴望回歸常態,認為在家辦公是疫情下不得已的舉動,紛紛要求員工回歸原有上班模式,如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高盛執行長蘇德巍(David Solomon)、摩根大通董事長兼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等紛紛發聲。

然而,員工顯然並不買單,例如印度科技公司 WhiteHat Jr 在去(2022)年要求居家辦公的員工重回辦公室,卻在 2 個月內收到超過 800 封辭呈。對於員工而言,混合辦公、遠距辦公所代表的是自由與敏捷,可以更快速的因應改變,帶來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沒有回頭的理由。相對地,也有企業相當致力於推動遠距辦公,如戴爾已經將眾多辦公室改裝,以因應混合辦公型態,其研發部門更是開發了許多對應的電腦周邊與軟體,以期最大化混合式工作效益與最小化機密外流風險;資誠也早在 2019 年便開始提供員工每月 2 天的在家工作日,並在疫情期間增加或授權單位主管開放全面居家辦公,如今每個員工每月可享有 7 天的在家工作日,混合辦公並不只是抗疫模式,而是員工賦權與體驗提升的重要措施。

因此,與其爭論何謂最佳辦公模式,不如思考企業與員工各自需要多大的管理彈性?對於管理者而言,遠距工作最大的議題便是如何管理員工生產力?在疫情之下,許多主管更加微觀管理,員工進而感受到自由感被剝奪、在家工作的束縛感與壓力反而大幅上升,造成主管與下屬、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高度不信任,進而影響員工敬業留任意願。根據資誠《2022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有 41%的臺灣員工表示他們的工作可遠距完成,其中更有 63%員工表示更喜歡部分遠距、部分面對面的混合辦公模式;相同比例的員工表示,預估雇主至少在未來一年內提供混合辦公模式的選項。除此之外,亦有 54%的臺灣員工轉職原因為「希望在工作中真正做自己」,代表員工相當注重在工作中的自由與自主性。資訊顧問公司 Gartner 研究中則有 75%的在家工作者與 70%的混合模式工作者表示,所屬團隊可以依據變動的優先事項不斷調整工作模式,達到高效率表現;顯示在這樣的工作模式,員工相對更願意接受新想法與挑戰,心態敏捷度因而成長。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3.2月號】

延伸閱讀

2成5勞工下班仍被交辦工作 平均每月執行4.7小時

2023國際瞭望/成熟製程警訊 聯電、中芯備戰

矽谷遠距工作趨勢未變 週二至週四進公司成主流

暗貶普亭正規軍?俄傭兵頭子不給面子 認證烏軍戰力「有學習之處」

相關新聞

112年度房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解析與彙整

每年 5 月報稅時,個人若有舊制房屋交易所得,也需要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財政部日前發布舊制房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不但降低了高價住宅認定門檻,亦調增房屋交易所得的設算比例。本文彙整核實與設算認定房屋所得的七種計算方式,以供參考。

永續與財務報導之連結-解析氣候揭露實務案例

IFRS 基金會要求企業提供連結之資訊,包含讓使用者了解永續相關財務揭露與財務報表間具有關聯的資訊。企業亦可透過永續相關財務揭露資訊,檢核財務報告的會計處理是否完整且適當。透過年報實務案例,如何維持報導一致性及連結性,供企業參考。

2024年實施之租稅協定與未來展望

隨著臺韓所得稅租稅協定今(2024)年開始實施,美臺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案也在緊鑼密鼓的討論階段,在臺企業需要充分了解租稅協定和相關法案,方能因應變化快速的國際稅務情勢。

113年所得稅申報實戰攻略

5 月報稅季到來,今(2024)年個人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時適用哪些重點新制?所得稅法修正新增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也在今年首次申報,納稅義務人如何掌握相關申報規定,避免落入報稅誤區,並於期限內順利完稅?

碳費開徵 碳有價時代來臨

《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了多元減排工具,其中包括眾所關注的碳定價機制-碳費徵收。依據環境部規劃,碳費將於今(2024)年開徵,明(2025)年繳交,未來如何配合碳費徵收機制,運用碳權交易提升減排效益,將是政府與企業的一大挑戰。

113年董事會及股東會法規實務重點提醒

今(113)年股東會旺季即將到來,公司董事會及股東會有哪些新規定及應配合遵循事項?提醒公開發行公司宜儘早掌握與做好因應準備,以保障股東權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