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法網/謝淑薇攜手中國搭檔王欣瑜 闖進法網女雙決賽

駐菲大使爆長期性騷還吃案!秘書被襲胸、強行脫衣 外交部:解職調查

被消失?私幼餵藥關鍵畫面找不到 知情人士曝更可怕內幕

2023年全球經濟及ESG展望

【文.李沃牆】

全球在去(2022)年歷經節節高升的通膨,加上以聯準會(Fed)為首的主要國家央行利率升升不息,俄烏戰爭未止、疫情反覆、中美兩強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因素影響下,企業經營大受干擾,面臨庫存去化壓力等因素持續下,今(2023)年經濟成長不樂觀幾乎塵埃落定。而全球金融市場走過波濤洶湧的 2022 年後,今年依然未能風平浪靜、平步青雲。另外,在 2050 全球淨零排放目標下,企業如何結合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勢將躍升為今年金融市場發展及監理核心之一,值得企業注意。

全球經濟預測普遍持續下修

世界銀行(Word Bank)於去年6月所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比去年微升至 3.0%。然而,國際貨幣基金(IMF)於去年 10 月所發布最新預測卻下修今年經濟成長至 2.7%,不僅較去年放緩,而且會「非常非常痛苦」。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去年 11 月的最新預測更大幅下修至 2.2%。IMF 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又於今年元旦警告,今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一經濟體將陷入衰退。主要國家中,美國分別遭下修至 2.4%、1.0%及 0.5%,瀕臨衰退邊緣。歐元區則分別下修至 1.9%、0.5%及 0.5%,一樣是極不樂觀。唯一全被調升的國家僅有中國,其經濟成長有望在今年復甦,並分別上修至 5.2%、4.4%及 4.6%,日本表現將持平,分別為 1.3%、1.6%及 1.6%。

臺灣經濟成長難逃下修

去年 11 月及 12 月,國內主要研究機構及政府機構,包括台經院、主計處、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綜院、中央銀行及中研院,均不約而同下修臺灣 2022 及 2023 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如表二所列,各家對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均無法保 3。其中,繼中央銀行估計我國這二年經濟成長率都不保 3 後,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也雙雙下修至 2.94%及 2.41%,顯見其對今年經濟展望更加保守以對。進一步言之,若由去年底的各項景氣訊號,如出口變動、景氣對策信號燈、領先指標、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存貨增加警訊、以及科技業大砍資本支出,其實早有端倪。

出口不振 經濟難有起色

臺灣前二年的出口表現可說是相當旺盛,究其因係為資通訊、半導體等具競爭力的高科技商品的強力支撐。然近幾月來已出現需求減緩,全球經貿開始吹冷風,讓出口由赤熱火紅漸漸轉為陰冷憂鬱的藍。財政部最新公布的去年 9 月出口開始衰退,11 月出口為負 13.1%,不僅連 3 黑,也創近七年最大減幅。看來,旺季 效應確定落空,又科技產品出口也顯露疲態,電子零組件也欲振乏力,第4季出口負成長已成定局。受中國動態清零、經濟委靡不振拖累,今年 11 月臺灣對中國出口年減 20.9%,連4月負成長,創2013年3月以來最重跌勢。眾所周知,臺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經濟成長引擎端仰賴出口,出口不振,經濟自難有起色。

景氣對策信號 亮衰退藍燈

景氣對策信號燈已行之多年,主要用以判斷景氣運行所處的位置及經濟表現。其分數由9 項指標組成。去年 9 月,綜合判斷分數已下滑至 17 分,創下 2019 年 3 月以來低點,為藍燈區間下緣。10 月增加 1 分,仍是黃藍燈,主因還是臺幣貶值效應所致。但 11 月景氣燈號終究跌入「低迷藍燈」,綜合判斷分數為 12 分,為近四年首見。尤有進者,景氣領先及同時指標續呈下跌,顯示景氣走緩愈趨明顯。

除此,由中經院所定期發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是呈現連續多月緊縮的現象。該院於去年 12 月 22 日公布最新「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結果,逾 500 家臺灣重點業者已預判今年全球經濟仍處下行風險,企業的營運狀況、利潤率勢必比去年更不好。台經院於去年底公布 11 月製造業景氣燈號自黃藍燈跌落至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這也是自 2020 年 8 月以來,首次出現藍燈。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3.2月號】

延伸閱讀

「乾淨版」0050市值型ETF將上市 專家:00923股性會比大盤活潑

新光產險邁向永續 由內至外落實ESG

中華電挺燈會 打永續牌

製造業的ESG永續策略

相關新聞

營養午餐業者適用查定課徵釋令放寬歷程

業者接受學校委託辦理營養午餐,若銷售價格受教育主管機關要求凍漲,或由教育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支應,可採查定課徵營業稅。不過,適用查定課徵原有三要件須符合,歷年來已陸續放寬,惟業者仍須留意銷售額避免超限。

我國綠色金融與企業永續 發展相關之政策與作為

全球環境及氣候變遷衝擊日增,永續發展與 ESG 落實受到各國監管機關及企業所關注,並藉由持續發展 ESG 相關指數及永續債券等金融商品,鼓勵投資人運用手中的投資資源,共同推進企業永續發展的腳步。

永續報告書內容不實的法律責任

企業發布永續報告書揭露其永續相關作為,已蔚為趨勢。然永續報告書這類非財務報導資訊如有不實,是否構成證交法資訊不實之法律責任,又內容不實之判斷標準為何?有待實務進一步釐清與探討。

永續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探討

金管會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3.0」、「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鼓勵企業發行或投資與永續相關的金融商品。本文介紹具 ESG 連結特性之金融債務工具如何適用 IFRS 9「金融工具」之會計處理,持續推升企業成為產業與資本市場永續發展之一份子。

中國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對臺產業及出口影響

中國商務部公告,即日起將就臺灣對中國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內容涉及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共2,455 項產品。中國此舉是否為 ECFA 終止前兆,對臺灣相關產業及出口衝擊又如何?

生成式AI潛藏的道德風險與資安危機

「你問過 ChatGPT 了嗎?」生成式 AI 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顯學。但在享受便捷的生成式 AI 工具的同時,其安全與道德風險也逐漸潛入,動搖著企業與個人的資安危機。運用 AI 優勢同時掌控數位風險,將是企業治理未來重要的關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