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阿嘎評日本5連鎖店挨轟 旅台日本作家:沒遇過覺得「這1家」難吃的人

獨家專訪》國防部長邱國正:當你認為不可能開戰 就危險了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採訪 陳一姍、史書華、吳靜芳、辜樹仁】

曾在立法院表示「2025年中國有全面進攻台灣的能力」,國防部長邱國正接受《天下雜誌》獨家專訪,解析他如何評估開戰時間,以及兵役延長的必要性。

問:你在立院說,2025年中國有全面進攻台灣的能力;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則是直指2027年。開戰時間要怎麼評估?

答:不光2025,2027、2035......哪怕中國現在要打,是有能力的。

但共軍一樣要考慮,發動「目的」何在?所處地位為何?資源何在?最後要用什麼手段?

如果只是要給台灣一個教訓,這跟中國喊出來的口號「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背道而馳。當然中國絕對反台獨,「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這句話他絕對不會放手,因為潛在性沒辦法得到保障。

究竟什麼時候開戰,要看徵候。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大部隊要動,一定先有徵候、有所動作。有天動作如果突然停止,也是一種徵候。軍人要更冷靜觀察,這也是為什麼需要跟其他國家交流,早點準備,爭取時間。

用生命保衛國家,這不是口號

問:現在你看到的徵候狀況如何?

答:軍人不能明說哪一天開戰。軍中傳統是當你認為不可能,也許就有危險了。

國軍對下個鐘頭、明天、下個星期,都得準備。我要求部隊主官逢年過節,不能離營區太遠。我也不想搞那麼緊張,但軍人本務就是要準備,這不是要做給外面看,是做給自己的袍澤看。我從軍40多年,我認為沒有領導統御問題,只有個人修養問題,如果本身做得不好,下屬怎麼會服氣?要以身作則。

問:國軍要怎麼讓民眾感覺生活、投資台灣是安全的?

答:一旦大敵當前,國軍絕對要用生命來保衛國家,我要一再強調,這不是口號,要知廉恥、辨生死、負責任、重氣節。這是每個幹部、每位官兵,都要從內心深處建立的認知。

強化戰鬥訓練,一年役期一定夠

另外,整體部隊要不斷檢討哪裡不夠?近期的役期調整、兵力增加,不是因為要作戰了才這樣做,是最近情勢逼得我們不光是想,還要思考、要有作為。

明年新兵就要報到了。我要求在9月、10月底之前配套計劃要全部做完,這樣還有一季來強化、改進。

問:之前國軍歷經數波人力精簡案,現在要延長役期,最大的瓶頸是什麼?

答:我想先說一下4個月為何走偏,因為我自己在內,很多當時參與規劃的同仁現在都還在位。當時招募狀況很好,兵役人數目標都可以達到。而且義務役沒有取消,一直保持徵募並行。

原本4個月是希望經由基礎戰鬥動作訓練,培養成為戰鬥兵,教召後能有戰鬥技能。後續透過教召來純熟技能。但執行上沒辦法那麼精準。也有很多人覺得4個月役期沒有學到什麼。匍匐前進、臥倒、怎麼超越障礙、利用地形地物,還有刺槍術對他們來講很枯燥。「都什麼年代了,」種種的負評就出來了。

我前年到任,大家都在批評4個月軍事訓練不夠。我認同,也檢討。後來又發生烏俄戰爭,發現我們役期真的不夠,跨部門也願意支持,機會來了。為什麼是一年?因為一年以內,國防部可以自行調整。超過就要經過立法院冗長討論,可能最後就無疾而終。

另外,我可以篤定講訓練一年夠。即使是職業軍人,在部隊待滿一年,大概各種演訓都碰過。從入伍、駐地訓練,以及基地訓練;每一季或半年一次,拉到野外作射擊戰鬥訓練。

明年開始,會要求國軍結合駐地工作。透過這套過程,一旦要動員,兵員能力會比原來4個月的好很多。

國軍就是為國家,中華民國的國號、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而戰。國家、責任、榮譽,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我不去跟你談國號和國旗,你自己界定。你把自己分內工作做好,平平安安交差,就是榮譽。唯獨責任我不跟你討價還價,沒做好就不行。

【延伸閱讀】

獨家專訪》國防部長邱國正:中共兩週內拿不下台灣

全球都在做電動車,為何保時捷在智利投資用空氣和水做汽油?

住一晚1.6萬、疫後天天客滿 The One南園為何讓客人「賴著不想走」?

通膨率至少2%、高利率恐成常態 債券市場四大預測

經典賽》2023棒球經典賽3/8開打,賽程、轉播、中華隊名單一次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買房會讓人更幸福嗎? 哈佛快樂學教授這樣說

根據調查,「擁有房子」是美國人認為財務成功的首要指標。但買房後的快樂能持續多久?如何讓它永不褪去?長期研究幸福學的哈佛教授綜合研究與個人經驗給出指南。

現代汽車做對了什麼? 馬斯克讚:做的很不錯

《華爾街日報》分析,現代汽車在去年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廠,銷售6百85萬輛汽車,只落後豐田(Toyota Motor)和福斯(Volkswagen);而目前現代也成為美國市場第三大的電動車廠。

防疫險、解約潮燒出營運大洞 2023兩千大調查:全台15家金控11家衰退

全球升息、股債重摔,去年台灣金融業總獲利,比起前年腰斬。最大關鍵是,金控雙引擎之一的保險業,防疫險幾乎吃掉所有獲利,由盈轉虧。未來還很辛苦,新時代會是什麼面貌?

2023營運績效50強:高爾夫衝榜首!疫情餘韻後 分析師看好這類IC

2022年台灣遇上疫後經濟大亂流,不只台股走過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最大跌幅,《天下》兩千大企業中,營收衰退家數也比2021年多出360家。但動亂中,仍有企業站穩腳步。疫情下,連燒3年的半導體族群,依舊盤據《天下》「營運績效50強」最新榜單。

中捷悲劇不是特例!營造業職災死亡居冠 工地為何比工廠更常出意外?

台中建案施工意外砸中捷運釀成1死10傷悲劇,回顧過去10年統計數據,營造工程業職災死亡人數七度居冠,高過有3倍多從業人數的製造業。我們能避免意外繼續發生嗎?

王品切青菜蘿蔔子公司變小金雞 挑戰營收3年翻9倍

對一般餐飲業來說,供應鏈通常用來支援第一線分店需求,是後援單位。然而,王品轉投資的供應鏈子公司萬鮮,卻被董事長陳正輝視為策略的核心,具備攻擊能力的要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