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颱小犬逼近暴風圈上午影響東南方陸地 估中心明上午登陸

FTX連鎖效應燒到台灣 台大資工區塊鏈新星遭羈押

台灣加密貨幣新創Steaker創辦人黃偉軒涉嫌違法吸金遭羈押。 (王建棟攝)
台灣加密貨幣新創Steaker創辦人黃偉軒涉嫌違法吸金遭羈押。 (王建棟攝)

【文/林麗珊;圖片/王建棟攝】

FTX破產的連鎖效應,讓台灣加密貨幣新創Steaker創辦人黃偉軒遭檢調羈押。監管進入加密貨幣產業似乎已成趨勢,行政院也組成跨部會小組,針對加密貨幣高風險投資採「漸進式納管」,加密貨幣將告別過去創新的野蠻式生長,邁入轉至成熟的陣痛期。

2022年2月,黃偉軒接受《天下》採訪時,他站在台北信義區大樓辦公室的大片落地窗前,興奮地分享未來規劃,同時為如何找到足夠的優質工程師因應成長而煩惱。

開放式辦公區的數十名工程師,多數是黃偉軒在台灣大學資工系的學長、學弟。31歲的他,出身於培養出台灣諸多區塊鏈人才、台大資工系副教授廖世偉創辦的共識實驗室。

在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破產以前,黃偉軒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個新興行業的真正挑戰,不是技術實力,而是法律風險。

台灣首家加密貨幣新創被羈押

2022年12月21日,檢調大動作搜索與約談黃偉軒與Steaker的四位核心幹部之後,台北地檢署以違反本刑七年以上的《銀行法》違法吸金與加重詐欺重罪聲押黃偉軒。這位意氣風發的加密貨幣新貴,竟淪為階下囚。

從2022年初以來,Terra崩盤、加密貨幣機構接連破產、FTX虧空80億美元,接連的市況打擊,讓過去兩年大發利市的Web3新貴都沈寂下來,這個年並不好過。

Steaker是台灣數位資產管理平台的龍頭,總資產管理規模高達6000萬美元,並推出不同的收益方案,讓用戶以比特幣、以太幣與美元穩定幣等加密貨幣購買方案。

2022年11月11日,FTX申請破產保護。有1000萬美元資產在FTX做策略交易的Steaker,開始對部份受影響的方案用戶限制提領,受影響的用戶自組群組有上千人,也有許多投資人憤而提告黃偉軒詐欺罪。

「因為我投的Steaker方案期限都比較長,三個月、半年,沒辦法提前贖回,想跑也跑不了,」投資人小崴說,他還來不及為放在FTX的資產損失傷心,緊接著他以為是低風險投資的Steaker也出事了,「我本來不想告,因為Steaker團隊也都在台灣,人也沒跑,還想再觀察一下,」但在黃偉軒被羈押後,他也被迫思考採取法律行動。

所有虛擬通貨平台業者都在關注此案的判決結果,「這是第一個正牌做數位資產管理的公司可能要被用《銀行法》起訴,」一位數位資產管理同業說。

為什麼幣圈這麼關注這起事件?

因為過去只要不碰法幣(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加密貨幣業者大多不認為自己會踩到金融法規的紅線,因為中央銀行與金管會都定調加密貨幣是高度投機性的「虛擬商品」,而非貨幣,現在這條紅線似乎收緊了。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未來針對加密貨幣的高風險投資,將採漸進式納管。 (黃明堂攝)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未來針對加密貨幣的高風險投資,將採漸進式納管。 (黃明堂攝)

後FTX時代,監管收緊

2022年初開始,從數家加密貨幣機構連環爆的事件當中嗅到警訊,行政院組織了跨部會工作小組,討論加密貨幣納管的方向,涵蓋部會甚廣,包括金管會、央行、法務部、財政部、文化部、警政署、環保署,以及8月才掛牌的數發部等。

12月5日,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的質詢中,罕見鬆口表示,未來針對加密貨幣的高風險投資傾向適度漸進式納管,特別是投資人保護、資產分離等,將由跨部會小組討論後決定。FTX就是因為挪用用戶資產的資金缺口導致破產。

無獨有偶地,12月15日,央行在會後理監事會報告裡,在FTX事件的啟示中提到,「金融代幣化的行為並未改變業務本身的金融屬性」,應以金融法規監理。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書面回覆《天下》詢問時解釋,這是基於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國際加密資產監理框架做出的建議。意即如果加密貨幣業者從事傳統金融一樣的業務,應該以相同原則受相同監管。FSB是主要國家央行與金融監管單位強化金融穩定的溝通平台,更預計在2023年初制定監管加密貨幣的進度與時程表。

央行理監事會一週後 ,在FTX踩雷的Steaker核心主管就遭到約談、搜索與羈押。FTX事件引發的連鎖效應,台灣都無法置身事外。

幣圈業者人人自危

在海外交易所的競爭下,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多少都有提供穩定幣收益產品。事實上,從FTX事件Steaker限制提領以後,主管機關就找上此類新創公司,一一詢問這些收益產品到底有沒有問題,如果面臨用戶大量贖回,究竟能不能順利還錢?

監管壓力加劇下,已經有業者毅然決定收手。

一名從事數位資產管理有五年經驗的業者,原先預計2022年11月新品牌正式上線,卻因為一連串加密貨幣機構連環爆,擔心市場上還有更多未爆彈,對外發表日無限延期。

除此之外,未來這名業者的數位資產管理業務,將不再對一般投資人開放,只針對特定機構投資人募資,做加密貨幣的私募基金。因為在《銀行法》的違法吸金罪中,針對「不特定多數人」進行募資,就有機率觸法。

「對散戶投資人來說,以後的商品選擇一定會更受限,因為業者要承擔的風險愈來愈大,」他說,「也不太可能在網路上大打廣告、行銷,大家都會收斂很多。」

2022年初開始,全球數家加密貨幣機構連環爆,促使各國金融監管單位加速研擬加密貨幣監管政策。 (Shutterstock)
2022年初開始,全球數家加密貨幣機構連環爆,促使各國金融監管單位加速研擬加密貨幣監管政策。 (Shutterstock)

不做反洗錢就不許做生意

尚澄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蔡昆洲表示,在Steaker事件以後,本來乏人問津的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書,一週內也多了三組業者來諮詢如何完成申報,「無論最後判決結果如何,法律風險都已經提升了。」

現行規範下,金管會要求虛擬通貨業者(VASP)主動通報,聲明自己會遵循《洗錢防制法》,至於要如何落實、做到多少都付之闕如,許多業者也都持觀望態度。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過去對沒有做洗錢防制聲明的業者只能處以罰鍰,但因為業者是高風險業務,因此未來也可能改為處以罰金入刑。

法遵成本提高,業者不堪負荷

其實光是要做到符合《洗錢防制法》其中一項的實名制規範,成本就讓小型新創業者不堪重負。

數位資產管理公司Hooky創辦人杜若宇一筆筆細算,銀行只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實名認證(KYC)報告,一季約40萬元,加上其他審核一年200萬元,再加上原先的法遵成本,一年至少要約400萬元。

如果金管會真的徹底要求落實《洗錢防制法》對交易監控的逐項要求,就得使用到區塊鏈追蹤工具,如Chainalysis、CipherTrace等,追蹤每筆交易的來源與流向,這些工具每筆交易都依美元計價,低消3萬美元,之後每筆約2美元。交易所規模愈大,也會愈貴。

「你以為開間公司只要請幾個工程師,一年1000萬元,現在法遵成本又是1000萬元,真的太難做了,」杜若宇說,他在2022年12月29日正式公告結束經營兩年的業務,清退所有用戶資產。

熊市當頭,加上全球監管轉向、法遵成本提升,過去加密貨幣野蠻生長的路徑不復存在,不只年關凜冬將至,加密貨幣業者還得撐過這一輪熊市的漫漫寒冬。

【延伸閱讀】

「龍骨」開刀到這個捷運站 全台三家脊椎醫院為何都在高雄?

曾寶儀:我不想讓大家以為我都跟父母和解了,你們也可以

「我不會離家太遠去賺錢」不追名校、買房,台美夫妻帶7女兒自學、養雞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65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虎年最後交易日 台股開盤下跌4點

FTX創辦人提無罪抗辯 受害人多達100萬將透過網站通知

FTX創辦人兩親信 Alameda前CEO和FTX共同創辦人認罪

面臨8大刑事指控!FTX創辦人搭機引渡回美國中

相關新聞

教授變創業家!打造國防隱形冠軍「台灣2年內將有最強無人機防禦能力」

一家有4位台清交名校教授加入的小新創,竟然在5年內就開發出先進的無人機偵測雷達,獲國防部採購,連美國軍方都有興趣。創辦人王毓駒是什麼來頭?

每天走一萬步 一個月後出現「4個變化」

內容創作者潔德(Ariel Jade)實驗每天走一萬步,連續三十天,她發現體型、食慾、睡眠、精力都有了變化。

唯一敢跟台積說不 盧秀燕:你是護國神山 我們是小三?

為了台中市用水用電的權益,盧秀燕不惜槓上台積電、拿到史無前例的保水保電公文,再加上有感施政,讓過去表現平平的她,今年滿意度稱霸六都。

早起走路、玩臉書 95歲日本心臟專家的8個長壽祕訣

美國內容創作者克麗布絲(Mika Cribbs)今年夏天造訪了住在大阪的95歲祖父玲藏(Reizo,音譯),身為退休心臟學家的玲藏精神奕奕,過著充滿明確目標的生活,與鄰里相處融洽,在克麗布絲眼中,祖父簡直是優雅老化的範本。

iPhone 15正式亮相!最大挑戰不是沒新意 是大陸這支護國神機

挾著近年最大的規格升級,iPhone15正式亮相。然而,兩項與中國有關的事件:華為旗艦機復出、中國中央禁用iPhone,將直接影響新款iPhone的銷售表現。

來一張賺一張!虎航載客率逾八成 專飛日本冷門城市如何維持高獲利?

疫後報復性旅遊潮、高票價紅利持續,讓國籍航空營收創新高。台灣唯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虎航在這波表現突出,毛利率在國籍航空排名第一。它如何把別人不飛的航線做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