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地牛翻身!花蓮壽豐20:48規模4.7地震 最大震度4級

陳佩琪宣布提早退休!曝能力不符衛生局要求 「做不下去只好自己滾蛋」

蔡政府「最久政務官」傳將退休離開公職 友人:沒有官職更能說建言

教師互挺/課後基地 社區當老師後援

廢校舍變身 屏東教育創新基地由溫泉分校閒置已久的校舍改建,平日晚間、假日開放,成為溫泉社區的孩子在課後學習的基地。記者劉學聖/攝影
廢校舍變身 屏東教育創新基地由溫泉分校閒置已久的校舍改建,平日晚間、假日開放,成為溫泉社區的孩子在課後學習的基地。記者劉學聖/攝影

課後基地店長蔡昀諺:孩子有認同感就會自己來,基地以民間力量和學校老師接力照顧孩子,帶孩子認識、料理車城的驕傲—洋蔥。

台灣最南端的溫泉聚落—屏東縣車城鄉溫泉老街,冬天旅遊旺季後就恢復農村作息,仲夏夜七點便無聲無息;直到去年,車城國小溫泉分校在傍晚亮起燈火,傳來講課、聚會的熱鬧聲響。這棟校舍只在晚上和周末開放,有如孩子課後的「秘密基地」。

「我一個禮拜進『基地』兩、三次。」溫泉分校六年級學生楊秉諺說,只要無聊,就約同學在這打發時間。小學生聚集基地學木工、做料理、玩桌遊;若沒有活動,也會在基地的木頭地板上或坐或躺,看看課外讀物或圍著「店長」談天說地。

孩子口中的「店長」,是基地的營運管理人蔡昀諺;「秘密基地」是「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TFT)」營運的「屏東教育創新基地」。

當地老師也找蔡昀諺協辦課程。恆春國小老師說,學生缺乏觀察及描寫的能力,寫起作文就像記流水帳。蔡昀諺於是與老師一起開發教案:陪孩子在車城社區走動、拍照,再將照片帶回教室,一同回顧社區帶給孩子的聽覺、視覺或觸覺印象,練習描述照片中的人事物。

「有基地,差很多!」家長不吝給掌聲。林美惠的兩個孩子就讀溫泉分校,她說,溫泉老街周邊都是稻田,不像都市有博物館、藝文展覽,充滿文化刺激 。在基地出現之前,孩子的課後活動只有滑手機、看平板。現在,她的孩子不時往基地跑,因為那裡有稻田、電線桿以外的「好康」。高年級的哥哥參加基地成立的腳踏車隊,與恆春鎮各校孩子在周末練騎,完成從車城鄉騎到牡丹鄉的壯遊。

TFT屏南策略負責人何采桑說,「要改變孩子處境,不能只在教室裡面,社區的發展也要考慮進去。」社區「活過來」,才能用全村的力量養大孩子。蔡昀諺為此成為串連全村的「教育里長伯」,他在周六夜晚舉辦「Chill Night」,邀請屏南地區的老師、家長、關心教育者到基地聚會,也辦「對話技巧」練習、性別教育講座,大家一起學習當個好大人。

Chill Night不時激盪出重要教育議題。蔡昀諺舉例,諮商師分享「療癒桌遊」時,引出老師輔導學習障礙生的困難;這是偏鄉老師共同的困難。

當教師提出需求,蔡昀諺和TFT團隊協助找資源回應:向政府、企業提案,或邀請TFT講師、督導到車城支援。他努力建立屏南地區學校與學校、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人際網絡,與卡關的老師一起打怪,不讓有心的老師覺得孤單,期待「讓老師留下來」的拉力,讓偏鄉孩子受益。

課後基地店長蔡昀諺。記者蔡宗儒/攝影
課後基地店長蔡昀諺。記者蔡宗儒/攝影

偏鄉 偏鄉學校 偏鄉教育

延伸閱讀

高雄本土登革熱+12、累計351例 疫情單點散發

平溪紫東社區共餐有媽媽味 長輩吃得津津有味

鄉林建設斥資4.2億元跟文旦博士購地 要在斗六打造逾200戶全齡社區

斗六純樸社區聚集大票外籍人士引側目 一查發現全是失聯移工

相關新聞

六條文如虛設 教部允明年檢討偏鄉條例

「偏遠地區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聯合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前進行全國首次偏鄉教改大調查,發現有六條文形同虛設,偏鄉師資、...

什麼環境長大的孩子容易低成就?揭開比城鄉差距影響更大的地方

從個人、學校到社群,全台各地都有人伸手拉起低成就孩子。然而若只靠單點力量,扶弱成效有限。主責的教育部、制定政策的中央、第一線的地方政府,都需要創新做法。

教師互挺/小校結盟 老師不被孤獨丟山頭

余晨慧是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國小的教務主任,也是學務主任、也是輔導主任。上個學年,舞鶴國小的工友退休,找不到人手,校長還要「...

偏鄉專聘師年限鬆綁? 教部:溝通中

立法院二○一七年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推出偏鄉限定的專聘教師制度,盼能留住教師。但本報調查,專聘教師制度...

AI教育浪潮 葉丙成籲政府做莊

由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舉辦的二○三○AI教育年會論壇,昨進入第二天,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等人均出...

師資養成/超人老師 從教室教到學生家裡

「我是來教書,不是來做服務業的。」一位不願具名的偏鄉教師忍不住感嘆,她在師培體系中所受的訓練、對職涯的期待都是「純教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