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每年收掉逾6百家! 未來15年內恐找嘸中藥行

36年前返陸探親找到初戀 台灣老兵「身不由己文」被翻出惹哭大批網友

基本工資目標升至3.3萬元「2節日必放假」 侯友宜:軍公教退休要有保障

黃齊元/全球動盪局勢下的台灣定位

五年前有一位大陸創投朋友來台灣找我,因為他剛花三千萬美元投資一家台灣新創企業。他提到的是一家我從未聽過的公司,做電動車固態電池,這就是儲能界的台灣之光輝能。該公司近期由於地緣政治考量,將在法國投資五十二億歐元。

很多人不知道輝能早期資金來自中國大陸,包含創投與戰略投資者,如第一汽車。輝能是一家兩岸合資公司,近期該公司積極去中國化,引進德國賓士、越南VinFast等產業大咖。為何選擇投資法國?以其股東背景來看,深耕台灣與美國可能有困難,但法國在馬克宏領導下,跟中國關係友好,當然成為公司布局國際最佳選擇。

這個案子另一個啟發是台灣雖然有科技能量,但本土業者並不識貨,企業和國際接軌才是關鍵。台灣企業未來不論是台積電或是輝能,都必須積極走向全球,和全世界多方聯盟。歐洲國家如瑞士培養出諾華、羅氏等全球集團,荷蘭艾斯摩爾在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都是小國創造世界級企業典範。

日系能源公司JERA將出售在台灣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海鼎風電」股權,主因是日本出資方擔憂是否在兩岸關係中過度依賴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過高。近期德國RWE再生能源亦以類似理由,減緩台灣市場開發進程。

企業固守台灣會有地緣政治風險折價,唯有走向世界才能整合資源、提高身價。另一個案例是Gogoro,近年分別和印尼、印度、菲律賓當地業者合作,複製台灣經驗、系統化輸出。據報導東非業者正計畫以Gogoro作為指標,探討潛在合作關係。

和平是大多數台灣人民願望,民進黨政府也提出「和平保台」口號,但和平的體現「和平紅利」,必須在雙方互惠基礎上才有可能。不過大陸近期宣布啟動對台二四五五項貿易壁壘調查,政府過去在ECFA政策下所產生的貿易紅利,可能逐漸喪失。

和平的重要基礎是「和談」。美國和中國雖激烈競爭,但從未停止雙方交流,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近期與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維也納會談長達十幾個小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及貿易部長雷蒙多亦不斷嘗試與大陸進行談判。這些都證明,地緣政治的本質是「競合」,而非「零和」。和談是常態,戰爭不是,美國反對俄烏和解,因為那是代理人戰爭。

美國近期積極武裝台灣,原因在於其判斷台灣人民缺乏強烈抗戰意識、軍事能力也不足以保衛台灣,萬一有戰爭恐怕撐不到美軍到來,因此必須積極打造台灣防衛能力。這一切是以「備戰」為出發點,但卻讓台灣與和平的距離越來越遠。

大部分國家均有兩手策略,台灣和中國大陸應同時有「和談」及「備戰」策略,重點在於比重。如果我們將備戰比率拉到八成,即使宣稱戰爭並非選項,雙方仍會走向對抗之路;反之和談比率若有六成,彼此即不容易走向戰爭極端。命運操之在我,但如果領導人心中沒有主見,便會被美國牽著走。

未來在國際現實下,台灣本地價值占整體比重會縮小,台灣企業唯有走向世界、加強和對岸溝通,不亢不卑、兩手準備,才能維持和平、再創高峰。

(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

摩爾

延伸閱讀

韓裔美籍幼教學者參訪新北公托 讚幼教內容比美國優

彭博爆料 台美曾討論台灣企業採用美國防供應鏈標準

不僅飄間諜氣球?軍人爆陸間諜疑扮遊客 試圖闖美軍基地

韓電池廠押注印尼卻涉及陸資 能否符合美補助還很難說

相關新聞

黃正忠/有無痛的低碳永續轉型

今年台灣的氣候幾乎沒有秋天,到了十一月還是三十度C。正在歐洲訪問的我於巴黎市區前往拜訪歐洲知名電力能源公司Engie途中...

劉大年/因應中國觸頂的變局

近年來中國觸頂(China peak)問題,引起廣泛討論。支持此論點認為大陸經濟成長已達巔峰,接下來會開始走下坡。可能走...

彭金隆/我們是否正在「安靜離職」中?

快時代總是不缺乏新名詞,去年開始竄紅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就是一個例子。「安靜離職」據說是二○二...

詹文男/不忘初心的CQO

上回筆者為文的「CXO的美麗與哀愁」,提及現代企業為了因應環境的多變和挑戰,開始設立各種專門長,專注特定領域的發揮。CXO...

陳國樑/一個稅制,各自表述

自從八月主計總處公布了一一一年度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以來,由於在所得分配情形的部分,不論是所得差距倍數或吉尼係數,皆顯示我國...

黃齊元/從世局看兩岸和談的重要性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最近演講談地緣政治,他直言,沒有國安我們將失去一切,無論如何都應避免冷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