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108課綱生心聲/學習歷程成升學誤判!揭開大學預修面紗 她曝參加活動「唯一準則」

「學習歷程可以在每學期末整理那年學習到的成果,到高三運用的時候反而會比較方便。」回想高一老師的講解,這是就讀台北市政大附中的呂為蓁對學習歷程檔案的初印象,相較過去學長姐面試前才開始準備備審,她相信一點一點的累積更能夠呈現有別於成績外的經歷給教授。
初聞學習歷程檔案 政大預修課程好驚奇
108課綱2019年正式上路,少了前車之鑑、多了份迷茫,身邊不乏抱怨運氣不好、被當白老鼠的反彈聲浪。呂為蓁表示,在製作學習歷程的過程中,各路老師的幫助及學校攜手政大開設的預修課程成為她最大助力。雖未確立志願科系,向來對生物醫療相當有興趣的呂為蓁,舉了曾修習過政大的一堂通識課程「生物技術導論」,雀躍分享初聞大學自由風氣的欣喜。
「最驚訝的點就是上廁所大家自己出去,不用問老師、教授就講他們的。」驚訝之餘,呂為蓁仍需配合大學端通識課第7、8節的時間,每每還沒上完課就得收拾書包前往政大,更得花額外的時間查找、理解艱深的課程。
興趣的延伸 聯發科比賽回饋社會影響大
而談及準備資料申請大學科系時,校訂必修的探究與實作課程讓呂為蓁最有感,「雖然看起來像是一般的實驗課程,老師會制定一個題目,我比較有印象的是『隔音屋』,需要自己去思考哪些材料、建構方式可以讓隔音變得更好。」
呂為蓁認為,為了在各領域中做出心得,需要深入探究時就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感興趣,她也強調像這樣比較多動手操作的成果,又或者能在課堂上習得、展現如實驗、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對大學端來說都是比較好的資訊。
呂為蓁更與同學組隊,參加聯發科「智在家鄉」的比賽。「需提出企劃說明如何運用科技去幫助在地家鄉」,原本就希望能以所學回饋家鄉的呂為蓁,在興趣與使命的驅使下,,隊伍的企劃一路過關斬將,即使作為唯一的高中生團隊、也沒有指導老師,最後仍一舉拿下特別獎。呂為蓁認為自己因此變得更成熟、可以規劃各種事情,「開闊眼界、見世面的影響,心理層面的那種」,是在她心中極具重量的一次經驗。
學測分數VS.學習歷程 升學路上留遺憾
不過呂為蓁坦言,過去三年用心製作檔案,將學習歷程視為升學路上的一大優勢,最後仍留遺憾。108課綱下規定大學端,在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學測成績採納不得超過綜合學習表現,其中學習歷程占比高,看似是考招一大變革。
但呂為蓁在和同學對比分數後卻發現不如升學簡章所寫,想去理想科系更多還是取決於學測成績,「明明大家花那麼多時間做學習歷程...當學測分數輸人家的時候,學習歷程做的再好也不會得到非常大的優勢。」即便了解體制出發點是好的,呂為蓁卻也難掩無奈、失望之情,「(沒有)再多讀一點書」竟成為她走到升學終點時的遺憾,錯估比重的歷程也是一段冤枉路。
不再是為了上傳而上傳
檔案傳好傳滿、閒暇時間看看政策新訊、找尋是否有營隊講座可以參加,呂為蓁過去三年來的日常為捉摸搖擺不定的108課綱給填滿。
活動紀錄是否能上得了檯面、收錄進檔案中,無形間成為學生選擇活動的框架,限制了對探索的想像?呂為蓁並非無所畏懼,她表示「多少會」,會覺得參加怎樣的活動「好像可以放進檔案裡面」,不過回想起來,自己最引以為傲同時也最瘋狂的是,「興趣」才是過去參加所有活動的準則。
或許也是這份「瘋狂」,呂為蓁最後不再是為了紀錄而紀錄,參與其中的滿滿收穫及透過學習帶來的滿足感,才是她真心想寫入學習歷程檔案與大學教授分享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