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見第三航廈之美—飛航與軌道的穩固基石(下)
第三航廈基礎繼續施工,面臨新基礎與機場捷運舊結構融合的挑戰。機捷在第三航廈下方結構區分為明挖覆蓋及潛盾隧道兩種工法,施工模式不同,圓滿融合才能維繫彼此百年基業。
桃園機場公司表示,潛盾隧道為柔性結構,與周圍的土壤保持壓力平衡,第三航廈的剛性基礎不能直接與隧道體結合,設計上規劃出在2條潛盾隧道旁及隧道中間共打下90根基樁,開挖時維護隧道的穩定。
後續施作第三航廈基礎時,這些保護基樁就變身為承重樁,把上方第三航廈基礎結構重量分散到地下,使剛性的航廈結構不會直接對潛盾隧道產生壓力。至今年8月止,機捷潛盾隧道開挖區監測的隧道垂直變位為+0.9mm,沒有超過3mm警戒值,這個數據代表潛盾隧道沒有沉陷,僅些微上升。
明挖覆蓋法的剛性機捷結構,周邊先前打了一圈保護基樁,基樁與結構體之間也有防水膜包覆,確保機捷地下結構不會受到周邊土方壓力及地下水滲透損害。
第三航廈基礎土方開挖後機捷原保護基樁及防水膜外露,作業人員首先敲除基樁,特別注意不能傷到防水膜與機捷本體結構,也不能造成機捷結構空間位置變化,施工壓力大。
施工人員小心翼翼操作機具開拆,放慢進度換取安全,逐根拆除機捷保護基樁,把新的第三航廈基礎底部防水膜和機捷的防水膜黏合在一起,一直延伸至第三航廈基礎下方及周邊,再新建第三航廈基礎結構與機捷結構靠攏,讓兩個結構融為一體。
第三航廈基礎工程團隊克服對機捷結構的影響,累積了國內唯一基礎工程對應地下隧道上浮的施工經驗,受到國內土木工程界的重視,包括土木工程學會、大地工程學會、台北市捷運工程局等單位人員,都曾經到工地參訪交流,交換工程經驗。
桃園機場公司指出,目前第三航廈基礎土方挖掘工程已經全部完成,共挖出120萬立方公尺土壤,暫時堆放在前桃園海軍基地,供未來第三跑道整地填方使用。第三航廈基礎結構已施工至B2層,完成與機場捷運A14車站站體與機捷隧道融合,成為整個航廈結構穩固基石,維繫未來第三航廈及機場捷運的營運。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