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見第三航廈之美—三度參與機場建設的工程師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緊鑼密鼓施工,負責監造的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協理黃金田第三度參與桃園機場重大工程,累積的經驗成為寶貴資產,回饋給施工團隊,協助邁開穩健的施工步伐。
黃金田具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結構組碩士學位,專長為高鐵隧道及建築結構設計、隧道及車站施工監造等,80年進入台灣世曦任工程師,負責桃園機場第二航廈結構設計、計畫監造,96年至101年投入機場捷運桃園機場地下段監造,110年再主管第三航廈監造,土木工程資歷超過一半與桃園機場結緣,把機場內外從地面到地下摸了個透。
黃金田指出,機場設施30多年來次第新建,最大的挑戰在於施工時維持原本系統運作—做機捷不能影響航機起降,做機場航廈不能影響機捷行駛。例如先前機捷潛盾隧道從地下穿越桃園機場航廈、塔台、滑行道等敏感區域,須確保地上建物不能沉陷、歪斜。
機場捷運為國內首件穿越卵礫石之潛盾隧道工程,並穿越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工區長度達113公尺,施工期間落實風險管控及工程管理,團隊在塔台與捷運潛盾隧道中間增加一排基樁,穩固塔台基礎,順利完成隧道掘進,獲得的經驗曾在多項工程及學術研討會中發表。
因第三航廈工程展開,轉為要維護工區下方機捷列車運行,這時監造機捷的經驗派上用場。第三航廈地下水位高,機捷隧道受到地下水浮力及上方壓載土方挖除影響,開挖後微幅上浮,團隊提出加深袪水井(抽水井)抽水,分區施工等工法因應,順利完工,機捷列車沒有一天中斷過。
黃金田表示,桃園機場地下水干擾施工程度相對緩和,加深加大袪水井多抽水就能解決。他職涯中遇到最嚴重的狀況,是104年蘇花改谷風隧道北上線抽坍事件,出水量每分鐘1,889公升,接近停工2,100公升上限,工程團隊花費7個月的努力才擋住湧水,繼續施工。
30多年的土木工程經歷,黃金田欣慰能完成多項國家重大建設,當家人經過他曾參與的工程,介紹「這是我父親蓋的」,成就感躍然而生。面對第三航廈挑戰,把以往的經驗做後盾,全力以赴,達成個人職涯最後且最重要的里程碑。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