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見第三航廈之美—飛航與軌道的穩固基石(上)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基礎開挖時,機場捷運A14第三航廈站及捷運隧道已經完成,施工期間不能干擾捷運行駛,同時把新舊工程結構融合成完整地基,成為工程團隊挑戰。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指出,第三航廈基礎地下水位高,表土往下4至5公尺就有地下水,施工團隊在工區挖掘袪水井(抽水井)抽水,設水位觀測井及監測儀,24小時監控地下水位變化,基礎工程往下開挖到地下19公尺,維持水位在開挖面以下1公尺的標準,開挖區域土壤維持乾燥。
第三航廈基礎施工期間,機捷列車每天通過隧道及尚未營運A14第三航廈站,為保障機捷營運安全,桃園機場公司特別動支預算舉辦監測標,廠商專業技師在機捷隧道及A14車站建物內外裝設各類儀器,監測隧道結構體內空間變形量、軌道變形量等資訊。
監測儀佈設密度高,每個區域都有2種以上不同的監測儀,採自動化量測監測系統持續讀取數據傳輸,隧道內數據每60分鐘一次,開挖區每10分鐘一次。資料透過3G/4G通訊模組傳到遠端伺服器中心,網頁顯示及時數據,超過警戒值標準,自動警報系統立刻通報施工團隊。
以往數據,大台北地區捷運隧道施工,監測警戒值約訂為10mm,也就是1公分以上的變化才需要人為強制介入,然機捷隧道變形量警戒值訂為5mm,行動值為8mm,超過10mm為危險值,立即停工檢討因應。
過去曾發生監測數據超過警戒值,顯示機捷結構有上浮跡象,桃園機場公司啟動機制緊急下令停工,並把挖出的土方回填做壓載,暫時穩住機捷結構體後,增設4座袪水井,加大口徑提升抽水機馬力,增加抽水量降低地下水水位,舒緩機捷結構上浮壓力。
經過桃園機場公司施工團隊多次研擬討論及努力,新工法獲得相關單位審查通過,第三航廈基礎工程復工後,把工區畫分11個小區域,然後以小區域逐步施工為原則,直至工程結束。自此,機捷結構變化沒有超過3mm,機捷列車營運完全沒有中斷。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