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多圖/屏東工廠爆炸大火威力驚人!消防車整輛被炸爛 現場宛如戰場

目睹親人被剝奪生命...創傷該如何復原? 從《鬼滅之刃》找答案

圖為21日發生的嘉義水上鄉南鄉村牛稠埔凶殺案,8歲童浴血開門,爸媽哥皆亡的門口情景。聯合報記者黃于凡/攝影
圖為21日發生的嘉義水上鄉南鄉村牛稠埔凶殺案,8歲童浴血開門,爸媽哥皆亡的門口情景。聯合報記者黃于凡/攝影

你是否曾經在安穩的生活中,突然嗅到血腥氣味,意識到幸福已經崩潰?竈門炭治郎說過:「幸福崩壞的時候,總是伴隨著血的氣味。」我們所處的世界越來越像《鬼滅之刃》所呈現的世界。面對四面八方的潛在危機,我們如何在這個充滿恐懼與不確定的世界中保持心理平衡?

《鬼滅之刃》角色如何應對創傷

大多數創傷事件產生的影響不會立即顯現,而會封存多年,漸漸侵蝕我們的心理健康,或是潛抑到我們的潛意識,或是扭曲我們的人格特質,等到症狀出現,通常都已經對心靈造成嚴重破壞。

《鬼滅之刃》中的每個角色都經歷創傷事件,但每個角色應對創傷的方式都不同。最嚴重的創傷經驗莫過於目睹親人被他人剝奪生命,《鬼滅之刃》中竈門炭治郎、竈門禰豆子、富岡義勇、栗花落香奈乎、胡蝶忍、不死川實彌、猗窩座,都曾目睹親人被殺害,但他們面對悲傷時所採取的反應卻個別差異很大。

《鬼滅之刃》家變版:親人遭剝生命,角色應變全記錄

竈門炭治郎遭逢巨變後,一心一意想要幫禰豆子找到變回人類的解藥。富岡義勇失去姐姐後,因為周遭人的閒言閒語,造成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從此開始與人群隔離疏遠。胡蝶忍自從最愛的姐姐被殺後,開始模仿姐姐的一舉一動,臉上時刻掛著姐姐最愛的笑容,但炭治郎卻能聞到胡蝶忍壓抑隱藏的生氣味道。

不死川實彌的母親被注入血液成為鬼後,突然開始攻擊兄弟姊妹,實彌為了救弟妹,不得已讓母親在自己手中被日照消失,也因此,實彌特別痛恨鬼。猗窩座的悲傷、憤怒,則轉為強力的攻擊衝動,化為摯愛討回公道的報復行動。

喪親心靈復原:如何在失去親人後找回生活的勇氣?

《鬼滅之刃》中竈門炭治郎、猗窩座、煉獄杏壽郎以及杏壽郎的父親,都曾長期照顧生病的親人,再經歷親人過世的痛苦。長期照顧病人的過程中,除了經歷生理上的疲累,也承受著心理上的壓力與挫折,需要得到好的心理支持。

竈門炭治郎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親留下來的煤炭工作,每天辛勤的工作,努力讓一家七口過著幸福的生活。煉獄杏壽郎在母親過世後,始終抱持母親給他的信念,努力實踐母親給他的信念。失去妻子的杏壽郎父親,卻從此借酒澆愁,靠酒精麻醉自己。從小就是孤兒的「我妻善逸」常常淹沒在強烈的焦慮、恐慌的情緒中,不斷想要逃跑。喪親後會經歷不同的階段。

剛發生的「震驚期」

• 有些喪親者會自我感消失,缺乏對別人覺察。

• 有些喪親者會思考閉塞,感覺遲鈍麻木。

• 有些喪親者會歇斯底里,活動過多或過少。

• 有些喪親者會想跟死者一起走,這個時候最好不要讓他落單。

• 有些喪親者會過度理智,表面似乎沒有太大影響。像是「富岡義勇」。

一周到三個月是「追思期」

• 這個時候,喪親者會需要別人的幫助與協助。像是竈門炭治郎。

• 喪親者會更思念死者。

• 有些喪親者會夢到死者,感覺死者回來的幻覺。

• 有些喪親者會生理感到不適。

三個月到一年半是「混亂解體期」

• 有些喪親者會生活沒有目標,思考變得很緩慢。像是杏壽郎的父親。

• 有些喪親者退縮逃避人群。像是富岡義勇。

• 有些喪親者會出現死者曾經有過的症狀或行為。像是胡蝶忍。

• 有些喪親者會情緒憂傷孤獨,沒有現實感。

半年到兩年是「恢復期」

• 喪親者會開始對死者有現實的回憶。

• 喪親者會同時體會憂傷快樂的感受。

• 喪親者會恢復之前的功能。

• 喪親者會慢慢找回生命的意義。

社會資源助力家庭走出陰霾

圖為《洞察鬼滅之刃暗藏的心理現象》書封。時報出版社提供
圖為《洞察鬼滅之刃暗藏的心理現象》書封。時報出版社提供
當家庭面臨重大危機事件,由於家人都陷入悲傷的情緒中,有時候會無法從家人身上得到支持的力量,哀痛的家庭氣氛會形成壓力,也會改變家人原本的互動方式。因此,擁有越多越完整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親人、鄰居、同事、好友的協助陪伴,就越能調適危機。特別是親人的死亡方式不在預期中,對家人最具傷害性,需要的話,亦可透過心理諮商和宗教信仰來安定情緒。

(本文出自《洞察鬼滅之刃暗藏的心理現象:解析角色人格特質,探索天賦潛能,培養穿越險境的內在勇氣》,時報出版社,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心情不好?千萬別自我催眠「不要想太多」 情緒管理的3大好出、5個方法一次看

市面上許多書籍、課程、文章,都是為了「情緒調適」、「情緒管理」而生,看在許多人眼裡,可能會有個困惑:「有這麼困難嗎?去打打球、運動一下就好啦,大不了就不要想太多了嘛!」或是「我好像都沒什麼太負面的情緒!這應該不是我需要擔心的事?」如果你也曾浮現過這樣的問題,那往下看,我們一起來好好認識情緒,這個會對我們的生活品質、關係品質、甚至工作品質,極具影響力的存在吧。

自我要求太高喘不過氣?談一個人如何從「求好心切」 變成「二元對立」的完美主義者

我們遇過很多容易焦慮、生活充滿壓力的夥伴,而他們大多都有一些相似的特質。例如: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希望事情都可以做到好,認為成果一定要好才可以,但漸漸地,他們會從單純的#求好心切,變成#不能接受有錯誤。

沒有人能「治療」戰爭、虐待、強暴…創傷復原的重要途徑在於「自我可控感」

貝賽爾.范德寇:「沒有人能『治療』戰爭、虐待、強暴、猥褻或任何一種恐怖事件,#已經發生的事情都無法倒帶或取消,但你可以#處理創傷在身心靈留下來的印痕。」不管是生理還是心靈,未知總是令人害怕,當不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的時候,擁有自我掌控感是最重要的事,而在自我掌控之前,我們首先要先平靜下來。

就算背債也要裝闊改車玩重機…從存在主義、NLP心理學 看你我心中的那隻山道猴子

或許在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一隻山道猴子,很需要被理解,很需要被看見,很需要得到支持。他會慌張,他也許在人生道路上不自願的經歷了自己無法處理的經驗。

15至30歲1年內免費諮商3次!2招挑對心理師 別有「這幻想」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8月上路,年輕人可有三次免費心理諮商。但如何挑對心理師?對諮商該有什麼期待?如何檢視成效?一文告訴你。

除了追求IG高曝光率 其餘都是被迫選擇!如何不讓孩子成為被命運擺弄的山道猴子?

是的,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前提是有「選擇」的能力,而非「被命運選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