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被要求擺拍?台電官方開嗆電力產業工會:百餘人的團體
台積電嘉義廠再傳意外!工人被300公斤冰水管砸中 傷重急送醫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半伴依戀/他對你那麼糟 為何離不開有毒關係?那些在伴侶、家人間 你所不知道的「創傷束縛」
當我們知道有人明明被他的伴侶或家人傷害得很深,就理智上來說,我們會認為他應該想盡辦法趕快逃離,怎麼還留在這段不健康的關係裡?有些人可能會感到不明白、甚至會對受害者生氣,認為他們是不是太笨了?還是本身有什麼問題,怎麼還繼續待在那個傷害他的人身邊?難道他是被虐狂,一切都是自找的嗎?
半伴依戀/窺探愛情的少女 從《晚餐歌》看親密關係的發展
《晚餐歌》是2023年由當時15歲的日本女高中生tuki發佈到Youtube的作品,這首歌以西式全餐來比喻關係,目前已經累積了將近1億次的播放次數。能夠有這麼多的播放量,除了這首歌本身好聽、tuki唱功了得以外,蘊含其中的感情也讓許多人有所共鳴,是難得的好作品。所以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我自己聽到、感覺到的東西,希望能夠激發出讀者更多對於親密關係的想像與思考。
半伴依戀/別再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親密關係中當男人脆弱時 可以溫柔又美麗
過去的經驗裡,常常聽到的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個男生的在掉眼淚,這像什麼樣?」…對男性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在這個時候無形中對於情感表露的這個部分成了一種束縛,而這樣的束縛,並非步入婚姻家庭而產生,而是早在我們的童年經驗裡就已經開始被灌輸、內化,形塑了一個男性該有的樣子經歷了青少年,來到了成年。
半伴依戀/電影《到我們為止》:童年的家庭創傷 讓人不自覺陷入「共依存」泥淖
《到我們為止》(It Ends with Us)是近期的一部好萊塢電影,有別於常見的浪漫愛情故事,這部影片更多著墨在描述主角們的童年家庭創傷,如何影響一個人未來的伴侶關係。女主角莉莉(Lily)從小目睹父親對母親家暴,父親是成功且受人尊敬的政治人物,外界對於父親家暴的行徑幾乎毫不知情。長期處在父母關係充斥著傷害與辱罵的環境下,深深影響著莉莉的愛情觀以及伴侶互動模式。
半伴依戀/戀愛談久了該不該結婚?從狩獵、農耕到工業時代婚姻制度的演變 談麵包與愛情
關於婚姻的地獄梗,我讀著、讀著就笑中有淚,想起許多在婚前、婚後掙扎的朋友與個案們的故事。這一年,我收到許多演講邀請,主題都在談論「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半伴依戀/新婚後的第一個過年 在婆家或娘家過?
過年,一年之中很重要的團圓日子之一,當結婚後的第一個過年,你是哪裡度過的?就像大部分的家庭,新婚第一年在婆家過年,抑或是留在娘家陪伴父母呢?還記得如何決定過年的去處,是順其自然嗎?還是夫妻共同討論過。
半伴依戀/電影《親愛的愛莉絲》:病態自戀情人如何對你精神操縱
《親愛的愛莉絲》(Alice, Darling)由瑪麗奈伊(Mary Nighy)執導,主要述說女主角愛莉絲(Anna Kendrick飾)被自戀型人格傾向的男友精神操控,長期處在強大的焦慮、壓力之下,身心逐漸失衡。而愛莉絲的兩位摯友,因慶生邀請愛莉絲一同回到兒時舊地渡假,在旅途中,好友們逐漸發現愛莉絲受到男友不合理的高壓控制,進而幫助她鼓起勇氣脫離這段有毒的伴侶關係、重新找回自己。
半伴依戀/擁抱伴侶關係中的不安 《腦筋急轉彎2》教我們愛回真實的自己
在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2》中,進入青春期風暴的萊莉,迎來了許多新的情緒角色,這些情緒都跟「關係」有關,分別為阿焦、阿慕、阿廢與阿羞;隨著這些情緒的到來,他們以不同的外貌與形象在萊莉的內在主控台上各司其職,影響著萊莉在關係中的每一個反應與行為,也在無形中撼動著萊莉的內在信念與自我認同。
半伴依戀/夫妻共同育兒是愛還是礙?從伴侶間的6大合作模式談親子教養
當你的孩子,跟你的另一伴開口「求婚」時,你有什麼心情感受呢?我想我們普遍應該不會把這麼天真無邪又可愛的小三所說的話放在心上,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曾幾何時,是否還記得當年我們一手拉拔的孩子,也是這麼跟身為父母的我們「求婚」呢?
半伴依戀/觀賞電影「可憐的東西」 閱讀女性身體的性愉悅…自慰可以是一場法國大餐
在長期的父權文化下,女性的情慾經常承載著羞愧與壓抑的經驗;而男性的情慾,則經常演變成表現焦慮與控制手段。不管男女,我們都在許多似是而非的性愛評價中受了傷,我們都需要療傷,需要重拾我們真實的性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