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地震災區復原前台鐵東部票價凍漲 北高票價將研議「遞遠遞減」

劉憶如/回顧過去 看二○二四全球挑戰

二○二四全球經濟仍將是充滿變數的一年,但卻也具有一些較樂觀的因素。金融層面最應關注的是央行升息任務是否終於結束,甚至是否將開啟降息階段;政治層面則地緣風險升高,「去全球化」也仍在美中貿易戰的加溫中繼續進展。但三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製造新動能,供應鏈的重組依序調整中;全球ChatGPT及AI等創新帶來生產力的躍進,也持續帶動疫情過後的投資與消費。

回顧過去四年,全球共同經歷潮起潮落幾部曲:新冠肺炎雖帶來未曾想像過的災難,但卻因量化寬鬆(QE)等財經政策的因應,全球得到憑空而降的財富。資金氾濫造成二○二○至二○二一的兩年間,股市、債市、房市、以及風險性資產的全面飆漲;例如二○二○年三月QE政策推出後股市全面反彈,截至當年年底的九個月間全球股價平均上漲百分之六十八,二○二一年續漲百分之二十。投機與暴利造成一波新的財富重分配,且更擴大全球貧富差距。

但緊接著二○二二年二月爆發俄烏戰爭,引發原物料、石油及糧食價格大漲,更加重資金效應之外的通膨壓力,對歐洲的衝擊猶為強烈。二○二二年全球平均通膨率百分之七點六,歐美更普遍創下百分之十左右的通膨。歐美為對抗通膨,於二○二二至二○二三年間,採行量化緊縮(QT)及四十年來最猛烈的升息政策,全球亦同步升息並緊縮貨幣。

因升息而造成的財富縮水隨之在全球各地發生。各國股市、債市、房市及其他各種資產價格全面下跌,例如全球股價在二○二二這一年間平均下跌百分之二十,比特幣更在一年的期間內,自六萬八千美元的歷史紀錄,崩跌至波段低點一萬六千美元,跌幅百分之七十六(惟二○二三年上漲百分之一百五十五,目前回升至四萬三千美元水準)。

對許多投資者而言,疫情發生後的頭兩年財富是如何憑空增加,第三年間就是如何憑空消失,宛如南柯一夢。但有別於那三年間股市的同漲同跌,二○二三年全球卻開始顯現分歧。二○二三年全球股市漲幅百分之二十二,其中美國那斯達克漲幅百分之四十三,費城半導體更達百分之六十五;但新興市場則僅上漲百分之七。此外,美國二○二三年第三季經濟年成長率百分之五點二,但歐洲卻已陷入零或負成長。

過去四年全球經濟雖是「非常態」,但仍有幾項本質上的特點,可做為預估二○二四全球挑戰的依據,最直接的仍是通膨與利率的發展。二○二四若通膨無法下降,則降息不易;例如最近爆發「紅海危機」,造成全球海空運價飆漲,通膨壓力再起。甚至二○二四若是迫於景氣衰退因而降息,則也並非正面消息。

其次,美國目前政府負債全球第三高,貿易赤字也更加惡化,二○二四美國升息循環若結束,美元價位是否仍能維持近兩年來的水準,顯然有疑慮。去年美元暫停升息後,黃金價格一路攀升,去年十二月四日並已創下歷史新高每盎司二千一百五十二美元紀錄,反映的也是金融市場對美元看跌不看漲的預期心理。

另外,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下,區域自貿協定角色吃重。二○一八年生效的CPTPP、二○二○的美墨加協定(USMCA),以及二○二二的RCEP,都將進一步改寫外人直接投資(FDI)及貿易版圖,並重組企業全球供應鏈布局。最後,二○二四從年初起接連幾場全球重要的大選,包括台灣、印度、墨西哥、歐洲及美國等,各有其重大影響,更都將成為二○二四全球經濟的挑戰。

(作者為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美國升息 通膨

延伸閱讀

法人:美國聯準會2024年啟動降息 樂觀看待台股

2024年投資最該注意的重點訊號:降息資訊越來越多 就該準備下車

12月物價漲幅可望趨緩 預期通膨壓力逐步降低

2023年金融市場成績單 美歐日股市全面翻揚

相關新聞

方祖涵/凱特琳.克拉克帶來的新狂熱

WNBA華盛頓神秘隊的主場在城裡最南端的娛樂體育競技場,僅能容納四千兩百名觀眾,是聯盟最小場館。雖然球季五月中才要開始,...

施振榮/從「微笑曲線」看表演藝術如何永續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老師,在四月廿九日於名人堂發表他對表演藝術與「微笑曲線」的看法,希望表演藝術界能因為...

蘇益仁/賴清德準總統的癌症三支箭

四月廿七日,賴清德準總統與政府團隊參加了健康台灣顧問團隊的最後一場結論會議,提出了多項未來方案,以確保健康台灣政策的執行...

劉維公/第三波創意經濟

二○一八年八月,音樂家馬友友啟動全球巡演的巴哈計畫(the Bach Project)。巴哈計畫為期兩年,馬友友在六大洲...

魏國彥/野狗為患,怎麼辦?

「愛牠,就不要拋棄牠」,寵物店門口貼著這樣的招貼,人間「始愛終棄」的故事也在這裡發生。

薛承泰/撥亂而未反正的二度年改

二○一六年蔡政府成立年改會,聲稱一年內完成年改。當時筆者即預言,財務危機最大且最急迫者是勞保,民進黨是不會改的。八年過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